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面对持续恶化的主权债务局势,以及世界经济普遍出现的增长减缓、停滞甚至衰退,各国重回“保增长”政策轨道。4月起,日本央行继续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提前实行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与美欧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债务货币化或压低长期融资利率不同,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更加明确,就是主动推动本币大幅贬值。
如今全球货币战几乎已是既成事实。为抵抗本币升值压力、刺激经济复苏,5月份以来全球经历了又一轮降息潮,开启了第二轮货币宽松和货币贬值的大幕。受此影响,缺乏弹性的人民币进入了新一轮被动大幅升值的通道,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内外套利空间的推动下,一季度外汇占款出现了罕见的大幅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既要维持经济稳定,又要控制因外部流动性泛滥带来的银行信贷冲动、资产泡沫和汇率波动等负面影响,货币操作空间所剩无几。
就在全球新一轮降息潮来临之际,美联储却反其道而行之,酝酿货币政策转向,开始着手制定“退出路线图”。一旦美国开始实施退出战略,势必推动美元中长期走强,对全球流动性、资本流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将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很可能再现“剪羊毛”效应,给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汇率市场稳定以及资产价格带来新一轮冲击。
对中国而言,连锁性风险更加不容小觑,未来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跨境资本的双向波动,也不能排除引发阶段性资本集中流出从而导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决策当局亟待加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并在重点风险领域做好严密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