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40的戴维·库克是一名典型的澳大利亚“地主”,除拥有800公顷土地外,他还从其他农场主那租种300公顷土地。而种这些地,只有他本人和一个雇工。
对于在农场长大的库克来说,辛苦不是问题,最具挑战性的是如何把农场经营下去并得到足够的经济回报。这其中包括选择种什么粮、怎么种,也包括决定卖什么粮,什么时候卖。总的说来,在澳大利亚当“地主”,必须要学会自己拿主意,政府不会对任何作物设定最低收购价。“地主们”谁的主意拿得好、拿得准,日子就能过得红火;反之,谁不愿拿主意或是主意拿得不好,那就得认栽。
库克算是个会拿主意、敢拿主意的“地主”。5年前,他卖掉了农场所有的牲畜,专事种粮。库克说,冬季作物是他的“面包和黄油”,意思是农场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此。他种植的冬季作物是小麦、油菜和蚕豆。但冬季作物收割后轮种的夏季作物也是件大事。前几年,他种的是小米,赚到了钱,但今年夏天雨水少,土地比较干旱,他改种了豆类。两季作物种植的时间也要平衡,有时候因为夏季作物收获晚而耽误了冬季作物的播种,会令后者产量下降,影响收入,但夏季作物如果能卖上好价钱,又能对冲这种风险。何去何从,都需精打细算。
尽管库克的农场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收成的好坏依然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澳大利亚是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干旱的大陆,对于包括库克在内的所有澳农民来说,天气和雨水一直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2010年的年景不好,库克亏了钱,现在还在补那时留下的窟窿。库克说,据他观察,最近10年来澳夏天的雨水比过去有所增加,这促使他考虑如何利用这一条件扩大夏季作物的种植。
被问到政府的作用时,他说,主要是在法律方面,如规定哪些农药和化肥可合法使用,以及使用雇工时应遵循哪些安全生产规定。政府还会通过税收等杠杆对一些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给予推动,如购买非耕农业机械。
其实,农民们变得越来越能干,正是澳农业政策调整的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放松管制”逐渐成为澳政府经济政策,包括农业政策的“主旋律”。澳政府认为,市场导向的政策使得农民能主动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应对。而那些不擅应对的农民则逐渐被淘汰,要么将土地租给能干的人去经营,要么干脆卖掉农场。这也导致该国农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数量越来越少,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尽管有诸多的不如意,还这般劳心劳力,库克并没有抱怨,而是觉得这一切很自然,生活本该如此“管理农场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时刻警醒,跟踪形势。不过,你也的确能从中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