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每一环节都要硬
2013-05-13   作者:瞿长福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字号
  最近,媒体接连曝光的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引人关注。此类事件之所以屡屡发生,关键在于食品生产从源头监管到餐桌消费这一长而宽的链条中存在明显“软肋”。
  法律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铁门。这些年,我国针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日趋严格,最近“两高”首次对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作出司法解释,对食品违法追查更加严厉。高举的法律之剑将有效地捍卫食品安全。纵观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关部门对食品违法犯罪的惩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在舆论漩涡中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北京市一中院就表示,近10年来该院仅受理了4起食品安全类犯罪,实际上发生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数量远远不止。
  法律惩处力度不够还导致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扩散弥漫。食品生产从源头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人员杂,某类产品一旦违法得逞,常常引起同业效仿。而且因为人群分布广泛,心理上存在从众依赖,借人多势众规避法律惩处。
  安全监管是落实食品安全法律的重要保障。遗憾的是,这些年从监管机构到监管装备不断完善,但食品安全监管仍然漏洞不少。一些地方的食品安全事件常常是在媒体曝光之后,相关监管部门才跟上检查监测监管。究其原因,除了食品生产点多线长面广,监管监测能力有限之外,还在于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督和问责。这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很少有哪个地方的有关监管部门担责,这就难免监管“偷懒”。此外,一些违法者与监管人员“往来不断”,对违法生产行为睁一眼闭一眼,已成为潜规则。
  安全意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武器。这些年,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都有了极大提高,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整体保持良好的有效保障。不过,就整体而言,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种意识会不自觉地影响到生产者和监管者的行为,比如在一些中餐馆,大厨手中的抹布既擦铁锅也擦额头,比如给蔬菜喷洒禁用农药、给馒头添加禁用辅料等等,只要“吃不死人”就有人大胆妄为。
  这种薄弱的安全意识,使消费维权变得困难重重。安全意识的薄弱,还给假冒厂商提供了“造假语境”。有的地方发现违法违规事件之后,借口保护地方企业、维护地方声誉而轻描淡写,有的还以保护“知名品牌”、保护“民族企业”为名,悄悄化解。这样的后果,只能使假冒伪劣更加有恃无恐。
  所以食品安全真正抓起来,就要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加大监管问责。同时,促进公众安全意识提高,既要宣传教育,更要用事实来警醒。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食品监管重在完善标准和准入 2013-05-08
· 两高有关负责人——食品监管失职渎职最高可判十年 2013-05-06
· 食品监管 标准为先 2013-04-19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挂牌 食品监管告别"九龙治水" 2013-03-23
·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挂牌 食品监管不再"九龙治水" 2013-03-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