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需要以构建大都市精神为目标,因地制宜地不断丰富城市生活方式。
前两年,大学校园里曾流行一个小段子,说大学四年应该看的四部电视剧:“大一时候看《奋斗》,大二时候看《蜗居》,大三时候看《裸婚》,大四时候看《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确,4部电视剧形象地描绘出当代中国青年现实的生存状态。《奋斗》讲的是关于大学毕业之后的起步状态,《蜗居》形象地呈现了外地青年在上海这样的繁华大都会的“房事”艰辛,《裸婚》刻画了青年婚姻心理的无奈,《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则折射了一种青年心理的漂泊、徘徊和无力感。无一例外,电视剧里的背景城市都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国最为光鲜的大都会。“蚁族”的提出,第一次以学术调查的视角,揭开了大都市里庞大的“高知、弱势、聚居、陋居”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的面纱,掀起了“何处安放我们的青春”的热议。
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大都市极化发展,长期以来成了大学毕业生首选的青春“安放之地”。极化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分异,便是极化发展的梯度格局。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形成一个多元异质、丰富多样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也只有在这些具有大都市精神特质的地方,青年们大多能依托自己的努力,找寻实现梦想的路。
同时,随着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北上广也日益暴露出“大都市陷阱”的一面: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等等。在北上广谋求发展的全国各地青年经常处在一个“向下的青春”、“摇摆的青春”、和“放逐的青春”的漩涡里。
虽然“身心疲惫”已引发“漂一族”逃离北上广的潮流性反应,然而“回家之后”,一些人又遭遇小城市的庸堕、乏味和机会短缺,产生了新的不适应。尽管一批人走了,另一批人又接力一般地涌进北上广。
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实现均衡化的城市发展,实现随处皆可安放青春的格局,是一项紧迫的国家战略。只有让不管身处哪个城市,都能享有相对公平和共享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资源,才是化解“中国式社会性拥堵”的根本手段。实现均衡化发展,既是优化北上广,更是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获得“生存空间”。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在家门口的城市寻找到就业机会、满意的生活方式和实现梦想的土壤,北上广的拥堵才可能获得缓解;只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都能拥有让人留恋的发展机会与文化生活,才能留驻更多的青年人才。唯如此,青年才能随处找到可以安放自己青春的地方。
而均衡发展的城市中国,至少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层面有更为分散化的布局。很多青年愿意牺牲自己,苦苦奋斗,只为换取一张北京户籍,从而确保下一代“收获”北京相对优越的各种福利,特别是优良教育资源。全国最著名的、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也大多集中在北上广。而文化资源的绝对集中,更让文化创意勃兴时代的青年朋友趋之若鹜。正是因为有这些优质资源,北上广从来都不缺吸引力。然而,这种集中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垄断,导致全国其他很多城市,在这些指标上黯然失色,从而失去吸引力。因教育、医疗、文化所吸引的多样性人口以及培育的多层次产业体系,又催生了北上广特有的城市生活方式,从而建立了就业、消费、休闲、文化、交往生活样态迥异的大都市特征。这些构成了吸引年轻人的“城市软实力”。要知道,“城市软实力”往往是体现一个城市魅力的核心维度。尽早实现这些基础公共资源的分散布局,才可能弥合这种极化发展产生的鸿沟。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否能够建立一种均衡化城市发展格局,是衡量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城镇化的质量,便是要构建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具有活力的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绝大多数年轻人特别需要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安放青春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经济上充满活力,文化上开放、多元、自由、创意,社会结构充满张力和异质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取人生成功的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还不断享受一种“青春期”荷尔蒙浓烈的生活气息。所以,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需要以构建大都市精神为目标,因地制宜地不断丰富城市生活方式。
美国城市社会学学者沃思提出“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urbanism as way of
lifestyle)”,即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异质性能够塑造出迥异的城市生活体系。要让年轻人选择一个能够停驻的城市,不一定都要拥有北上广那样丰厚的经济、政治资源,但一定需要完善的生活方式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城市都难以超越北上广,但它们在构建自己的软实力方面,还是有足够的空间。“城市软实力”有一定的普适性标准:具有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的品格,具备文化创意自由生长的活力。中国很多中小城市因为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与异质性不够,达不到构建城市生活方式的充要条件,因而大多呈现出熟人社会的封闭特征。很多在北上广读书、生活久了的大学生,经常抱怨的便是小城市过于封闭、保守和熟人化。这些特质最不相容于青年文化,从而导致年轻人难以喜欢、适应小城市生活氛围。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要确立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首先需要增加城市人口,不仅从周边乡村吸纳更多人进入城市,更要吸纳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样不仅增加人口规模,更增加人口异质性,在城市人口密度提升的前提下,逐渐确立城市生活方式。当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需要像北上广那样发展成为超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只要做到相对合理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群体异质性,就有可能塑造出丰富的城市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城市公共资源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文化、休闲设施、医疗资源、生态环境也需要有较完善的配置,以实现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文化也是塑造城市魅力的重要维度,建构具有活力、有特色、多元包容的文化品格,会大大提升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欧洲、美国有很多以文化立市的城市,广受注目和喜爱,创造了复兴城市的良方。
均衡的城市化,并非让每个城市都成为北上广,而是要让几百个中国城市都能拥有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具备完整的城市性。只要更多城市塑造了开放、多元、包容且充满活力的品格,建立了良好的就业、居住、生活、文化和生态环境,青春其实可以随处安放,到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