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等经济体仍未摆脱泥淖,但其政策制定者却是幸运的,因为政策方向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宽松。相比之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则要困难得多: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不能带来过高通胀;需要兼顾既定的汇率政策,也得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形势要求政策多方发力,同时还得小心拿捏政策力度。 进入新世纪后的大部分时间内,中国的货币政策都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闪转腾挪。根据这一理论,在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中,一个经济体只能同时实现两个。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资本已经或合法或非法地实现了自由流动,只能在剩下两个目标中做利弊取舍,为了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国央行执行独立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挤压。 随着国际收支改善,人民币升值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小,但近期情况又发生了改变。一些经济体货币当局在长期保持超级宽松政策的基础上,近期又继续加码,欧洲、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等国央行近期相继调低利率。世界主要经济体保持低利率环境,同时中国利率水平保持稳定,不断扩大的利差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带来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央行再度面临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进行抉择的问题。
国内方面,一门心思保增长和全心全意防通胀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是既有放松货币政策容易刺激房地产泡沫和推升通胀的担心,又有经济弱复苏要求货币政策给予支持的需要,两个目标之间同样需要有所取舍。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4%,高于上月数字和市场预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远低于上月的数字及市场的预期。PPI数字保持低位说明需求依然较弱,显示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作为总需求管理工具,货币政策应该对此有所反应。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调控还处于关键阶段,如果现在降低利率水平,很难保证不会对房地产调控形成反向拉动作用。实际上,去年三季度以来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同期间的货币政策放松有一定关系。这种情况下,即便迫于稳定增长的压力放松货币政策,空间也较为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