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上台以后,表示在经济方面要有几个大动作,大胆货币量化宽松、动用财政手段和实施经济增长战略,安倍自称为“三支箭”。货币量化宽松手段已用到极致,财政手段通过扩大补充预算,增加灾区重建资金,对于每年财政支出半数以上依靠发行国债的日本来说,也没有多少余地了。目前最重要的应该是第三支箭,即实施经济增长战略。
日本政府负责研究经济增长战略的产业竞争力会议,截至4月底提出的对策包括:培育医疗等新产业、完善发挥妇女力量的环境、以建设特区为中心放宽各种束缚企业手脚的规定。
总起来看内容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内容空泛。其中最为具体的是创立日本版“国家卫生研究院”,把目前基础研究由文部科学省负责、临床研究由厚生劳动省负责、产业培育由经济产业省负责的分散管理集中在内阁官房设立的“国家卫生研究院”,目的是尽快把日本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成果实用化。这似乎很有新意,但落实起来十分困难。
二、缺乏新意。产业竞争力会议提出要放宽有关规定,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设立国家战略特区,使之成为世界“最容易经商的街区”。这显然是民主党政权2010年6月制定的《新经济增长战略》的抄袭。
三、遇难而退。其中包括用人制度改革。放宽有利企业人员新陈代谢的解雇制度,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不可或缺,3月15日产业竞争力会议举行会议,有人要求完善解雇正式职工的制度,在野党立即做出强烈的反应:称“安倍政权允许任意解雇”。为此安倍让厚生劳动省提出代替方案。目前,由于竞争激烈,日本企业不大增加难以解雇的正式员工,用非正式人员补充人手不足,由于非正式员工待遇低下,受冲击最大的是年轻人。放宽有关解雇的规定,企业会增加雇用正式员工。但由于参议院选举在即,“解雇”的话题太敏感,只好作罢。
总之,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缓慢是日本进入“失去的20年”后一直难以解决的两大难题,其中经济增长是关键。安倍晋三属于“二进宫”,第一次任首相时曾经尝过经济失败的苦果,现在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虽然他通过前两支箭,暂时解决了日本升值的问题,但经济增长问题不解决,通货紧缩的顽症很难克服。
令人奇怪的是,目前安倍的支持率一路飙升,其主要原因除安倍经济学取得了短期效果之外,还因为安倍竭力打民族主义的牌,表现越来越右。但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是好事,如果国民得不到经济增长的真正实惠有可能更加失望,表现极右;失去全世界人民的信任,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