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季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3091亿元,同比增长12.6%,低于上年同期19.73%的同比增幅。银行股盈利高增长的神话“褪色”,影响到市场对其看好的预期,但不该由此产生悲观情绪。 客观而言,银行股的一季报整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此前不少机构预测银行股一季报平均增速跌至个位数,而从实际表现来看,跌至个位数增长的只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4家。难能可贵的是,五大银行净利润平均增长11.16%。盈利最多的工商银行去年净利润不过增长14.53%,今年一季度依然增长了12.07%。 当然,业绩增速回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上市公司一季报整体业绩恢复性增长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速回落显得较为尴尬。1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两家的2013年一季报盈利增速高于2012年全年盈利增速。而且,中信银行去年年报增速跌至0.69%,今年一季报增长7.65%,盈利增速的提高本就不值得夸奖。股份制银行的业绩增速滑落明显,例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09%、11.8%、12.8%,而去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47.7%、32.2%、30.3%。 业绩增长放缓与资产质量风险有一定关系,但不等于银行股深陷不良贷款的泥潭。从数量上看,经历经济增速下滑的“阵痛”后,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有所增加。据媒体报道,截至3月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243亿元,同比增长20.7%,比年初增加339亿元。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六个季度反弹。 需要看到的是,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是可控的。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在日前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是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挑战,部分区域、部分行业及部分客户出现一些资金问题,新发生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而其他地区有所下降,交行贷款并没有系统性问题。据称,最容易发生不良贷款的三大贷款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交行贷款总额的比例较去年末下降,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不高,“两高一剩”贷款的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有所下降。 对银行股来说,资产风险的可控有赖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虽然当前经济复苏力度不强,但持续稳定增长依然可以预期。只要经济增长不出现特别大的波动,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存在很大的
“黑洞”。如果资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对银行股的利润侵蚀影响不宜过分夸大。未来或许难以再看到上市银行利润的超高速增长,但投资者不该走向过分悲观的极端。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上市银行业绩有望从超高速增长转入稳定增长阶段。银行股业绩或将分化,甚至有的可能出现零增长及负增长,但集体发生业绩大幅滑坡的可能性不大。在现有的业绩支撑下,银行股并未改变绩优蓝筹股的形象,与那些上市后变脸的蓝筹股不属于同一性质。 从大智慧最新公布的一项市场调查来看,关于“您如何看待银行股目前的估值水平?
”选择 “严重低估”、“有所低估”、“不存在低估”、“有所高估”和“说不清”的投票比例分别为
12.18%、35.05%、28.77%、12.65%和11.34%。这说明多数投资者认为银行股未被高估。事实上,银行股6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显著低于沪市11.3倍的平均市盈率,认为其被低估的判断更为客观。目前共有5家银行的股价“破净”,也反映出银行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突出。经过一季报平均一成多的业绩增长,银行股现有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与去年大盘最糟糕的时候差不多,意味着银行股的安全边际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