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身份问题再次引起众议,提起“伪洋品牌”,不由让人联想起那些为牟取暴利而采用不道德或违法欺骗手段的商家,其中不乏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代工”,在国人眼中更是“山寨”、不正规加工作坊的代名词。 当“伪洋+代工”与奶粉联系起来,难免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但在今天消费者对进口奶粉
“一边倒”背景下,巨额利润驱使越来越多伪洋品牌涌现是不难理解的。 关于“伪洋”之争,实际就是产品品牌身份的讨论。婴幼儿奶粉最重要的是产品安全、合格、有品质保证,而揪着奶粉“伪洋”小辫子不放,实际上背离了消费者对奶粉安全、有品质追求的初衷。 造成今天进口奶粉行业“乱象丛生”最根本的是原因缺乏对产品来源以及企业宣传的有效管理,缺乏对投机行为的有效监管,这让很多品质优秀的企业蒙受不白之冤。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提高准入门槛,能够对企业海外生产信息详细了解,那么就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上去伪存真。 “代工”本身是推动国际贸易互补发展,实现分工国际化的一种商业合作模式,是各国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做法。代工在婴幼儿奶粉中也是普遍现象,包括雅培、惠氏、可瑞康等品牌无一例外。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代工引起争议最大的,并不是代工本身,而是通过代工为产品塑造一个身份,甚至部分企业提供了虚假信息,有意冒充“真洋”奶粉。 目前国内代工奶粉大多是在国外注册牌子,再找其他企业代加工,然后运回国内销售。主要方式有三种:第一类是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外加工,理解为进口奶粉;第二类是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宣传是进口奶源;第三类则是在注册洋品牌之后,却使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品牌虽然洋,但东西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 在笔者看来,第一种应该理解为进口奶粉,而第二、三种均应属于国产奶粉,包括雅培、惠氏在国内罐装产品应属于国产奶粉,而海外生产灌装属于进口奶粉。由于划分不清,加上对企业宣传管制不严,才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跳出这个争论的怪圈,无论是真洋还是假洋,是代工还是真加工,对于婴幼儿奶粉来说,安全、可靠的产品才是最根本的。纯进口奶粉,无论是外资资本还是中国投资,他们都是用同样进口奶源、海外加工,同样接受海外所在国食品安全多重检验,运回国内同样接受海关、质检的检测,因此,真假洋品牌、代工与否的争论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目前,光明、伊利、雅士利已经在海外建厂,而纽瑞滋、澳优、娃哈哈进一步深化与当地企业合作关系。从长期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加深合作,关于国产奶粉、进口奶粉的划分也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最终消失。 5月1日
《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开始生效,洋奶粉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相信在此办法的配合下,国内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海外奶粉生产、品牌等信息掌握,提高监管水平,同时对国内现有进口奶粉进行大的清理,将那些存在的和要进来的不法投机分子剔除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