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不再是宏观政策首要目标
2013-05-03   作者:胡月晓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不久前,在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保证手段之间关系的阐述,表明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思路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次座谈会上,李总理指出,宏观政策更要着眼“升级”,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这主要靠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制度安排调整。这一表述,明确了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升级,明确了宏观管理手段——制度改革。
  笔者认为,本届政府发展目标,将不再坚持以往历届政府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目标,与之适应,宏观调控手段也由需求管理转向制度改革。
  由于经济增长阶段的差异性以及经济运行体制的不同,中美之间在宏观调控重点上,长期存在着“规模”和“效率”的差别,中国注重扩大规模,美国注重提高效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尽快把经济总量做大是过去30余年的最紧迫任务,尽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但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且只能在增量中解决。美国是发达国家,总量扩张的空间不大,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美国市场经济制度完善,自由经济思想深入人心,政府不会对经济运行中的投融资行为进行直接控制。
  中国经济当前运行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资源垄断、资源要素价格体系不合理、货币资金价格“双轨制”等方面。因此,随着宏观政策重心由规模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转向提高效率的结构调整政策后,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在于通过要素领域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改革“红利”。
  资源领域垄断局面将打破,对民资开放扩大。当前中国许多矿产资源的开发、经营还存在着事实上的垄断,民间资本虽然可参与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但总体上民间资本还不能与国有资本平起平坐。前几年山西煤炭开发整合、云南矿产开发的集中整治,最终都让许多民资在环境、安全的名义下被迫以非市场化方式退出。引进民间资本、让多路资本在同一领域展开竞争,竞争增加通常能带来经营技术进步加快和运营效率提高的效果。另一个方面是资源要素价格体系完善,使之充分反映经营成本、环境成本等社会全部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前面所说的垄断局面,是要素价格改革的前置条件。在垄断局面未打破前谈价格改革,在利益集团牵制下只能是“涨价”的结局。
  笔者认为,按李总理“形成能够长期有效的、对增强发展后劲管用的制度安排”的发展思路,以下几个领域的改革将重点获得推进。
  一是国企改革。在不改变国有企业在国计民生、重大关键领域的控制地位的前提下,破除垄断局面,推进国企之间的竞争。保证国企对某一领域的控制地位,并不是需要垄断才能实现,国企之间也可以竞争。比如原先通信行业的单一垄断局面,通过逐步引入多家经营企业提高竞争,很快实现了行业的大发展。同样,我们可以在很多领域把现有的寡头垄断格局打破,通过拆分国企,引入新国企,让国企之间展开竞争。
  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的非市场化,不仅是资金价格的扭曲,而且还意味着资金分配的非市场化。作为经济活动最重要要素的货币价格如果不能市场化,那么无论实体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如何,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一定无法满足。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银行存贷市场利率不完全市场化,而民间借贷等其它金融市场利率完全市场化,意味着资金价格的事实“双轨制”,人为给资金掮客造成了寻租空间,降低了全社会的经济活动效率。
  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我国现行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下,政府行为对投资活动的影响主要通过注册资本金制度和项目审批制进行。虽然我国早在2004年的国务院20号文(《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要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核准制、健全备案制,但政府事实上通过掌控年度《政府核准投资目录》,对全社会的投资活动进行调控。在核准投资目录内,实际上民间资本是很难参与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个投资对内开放的问题。未来投融资改革只需在现有框架下更进一步,即弱化资本属性、扩大备案制、缩小核准目录,便可取得明显效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宏观政策要稳住 微观政策要放活 2013-04-26
· 庄毓敏代表:宏观政策应着力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 2013-03-05
· 宏观政策步入十字路口 2013-03-04
· 呼唤新宏观政策扭转楼市不合理预期 2013-02-07
· 今年宏观政策着力点:激发增长动力 2013-01-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