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日间波幅的问题近日引发热议。央行副行长易纲早些天在出席IMF春季会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以市场为导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上调汇率波动区间。 从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来看,进一步扩大波幅的条件确已日益成熟。不过从整体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案来看,调整汇率的日间波动幅度只是汇率制度改革的一环,在近期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异常强烈的情况下,似乎更需进一步推动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以及外汇市场的建设。 近期,人民币汇率再度进入快速升值区间。自4月12日至“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出6.2208的高价,而4月已九次刷新历史高点。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后,市场行情一边倒致使人民币中间价持续走高。专家们为此警示说,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将承受贬值压力,资金流向不排除突然逆转的可能。 而在中国公布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数据后,国内外一些机构纷纷调降了中国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0.7%,其中4月的升值幅度就超过0.45%。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36个基点,幅度达0.3%,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
面对在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维护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现实,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要求变得十分迫切。因此,在2005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后,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去年4月,央行扩大了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而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已是顺理陈章之事,而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而言,将波动幅度扩大至2%也已成为较为适合的区间。这既有利于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连贯性,而且对于当前的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也将形成一定的制约。 自1994年我国实施新的外汇管理制度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小到大、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资本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加的过程。从资本流动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国际资本流动,进而影响到股票投资、银行拆借、外汇炒作等,涉及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通过评估汇率波动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而制定合适的对策,已时不我待。 我们已深切感受到了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带来的风险。无疑,扩大汇率波幅有利于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形成资本的自由流动,尤其在当前美日央行全面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无法在本国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而且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严重的外溢效应,比如本币贬值和流动性泛滥,可能为下一场危机埋下祸根。因此,适度扩大波动幅度,一方面可抑制国际热钱的进入和炒作,压缩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过度投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金融体系维持稳定,适当减小国外资本流入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冲击。 特别在当下,外汇占款的持续流入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密切关联,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国际游资的转换节奏越来越快捷。正如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出的,在全球流动性风险放大,造成经济波动巨大的情况下,政府采取相应的资本管制尤其是对短期流动资本项目的适当管制已是公开的秘密。 不可否认,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目前的汇率波动风险不可避免会冲击到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过,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淘汰一部分效率低下的企业也早已是必然趋势。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2012年扩大汇率波动浮动区间以来,实际升值为0.25%左右,一般只相当于国际外汇市场上一个小时的汇率波动。在今年以来4个月内,升值0.4%,尚不及一般国际外汇市场一日的升贬。如此小幅度的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不足以构成对大部分企业的威胁,当前企业生产面临的困境,更多是由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难题带来的。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稳步推进,最终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实现,而从整体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来看,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依然不够,还不能有效反映市场的实情,因而还无法真正发挥有效政策工具的作用。而中间价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不够,是2005年新汇改机制推出以来外汇市场即期开盘价屡屡显著背离中间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当前汇市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性背离的情况下,如果不加紧调整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只是单纯放宽日内波幅,管理层的初衷很可能被市场误解。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中间价定价机制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首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