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仅五一期间,中国居民就以1000亿元人民币吸纳了300吨黄金,“中国大妈”逼退多华尔街大鳄等说法在坊间不胫而走。 一群集体无意识的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居民逼退华尔街金融大鳄,这一充满噱头的故事,让看多黄金者获得了看多的理据,但却并未让看空者悉数改变立场,部分人士认为最近黄金大跌后出现反弹是正常现象,美联储等全球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是近段时间以来国际金价走弱的主因,而5月1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维持0-0.25%的超低区间,维持每月采购650亿美元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量化货币政策不变,更让看空者确信“中国大妈”只是一波插曲,不可能扭转金价走弱的趋势。 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美元兑黄金的敞口,使全球货币体系步入信用货币本位以来,黄金作为商品货币属性的最后一丝功能被笋剥,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风险投资品。美联储等持续的量化宽松,推高国际金价泡沫,使黄金风险升水,最终导致国际金价以回归探寻风险收益均衡的边际,无疑在情理之中。 不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价其实出现了数次反复,单凭各国宽松货币政策来诠释国际金价走势很难完全令人信服,因为若单纯把黄金诠释为一般性风险投资品,国际金价的泡沫化过程与各国宽松货币政策过程,不可能持续相向而行,且到现在才背道而驰。 其实,当前国际金价走势遇到两大对冲张力的牵制。一是美国经济走强趋势业已确定,并导致美元指数持续趋强,如自2011年11月以来,美元指数出现了震荡上行的态势,这使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国际投资者逐渐转向风险资产,推高美股和高收益债券等,进而对具有投资避险性的黄金产生承压。一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经济风险上升,真实通胀预期趋高,边际投资收益率下降,加之不同程度存在金融压抑问题,导致这一地区居民对黄金的避险偏好上升,使高盛等国际投行抛售黄金的做空能量,悉数被中国等居民吸收。 国际金价在两大对冲张力的牵制下,趋强趋弱似乎变得越发迷惘,导致国际金融风险升水,投资风险陡增。以中国为例,鉴于美元是国际金价的定价货币,当前人民币对美元走强,如5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涨126个基点,逼近6.2关口,与美元指数走势相悖,在国内真实通胀率高企,房市交易成本高和金融压抑等下,居民购买黄金不仅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符合国内居民的心理避险诉求,因为尽管黄金已属于一般性风险投资品,但国内居民购置黄金是一种资产储备行为,这不仅透射出其不愿持有正在被真实通胀稀释购买力的本币通货,而且预示着政府通过通胀稀释债务已接近临界点,即通胀收益难以有效覆盖其外溢的成本。 当然,国内居民把黄金作为一种储蓄载体,一则黄金是一种全球性通识资产,其全球性变现能力高于其他资产,一则在人们的朴素理财意识中,黄金依然带有一种硬通货功能。事实上2011年3月美国犹他州参众两院通过将金银设定为法定货币的法案,反映黄金等作为商品货币的通识资产功能,并没有在人们心理完全清除,尽管黄金不可能再以货币功能出现。 由此可见,国内居民的购金热警示,当前需强化货币政策对维持价格稳定的功能。毕竟,相比美联储等,中国的量化货币政策更能径直地进行信用创造,加剧通胀,导致居民对通货持有意愿的下降。因此,购金热是居民在宽松货币政策和高通胀下,对通货和信用货币的背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