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八项规定”一声令下,近期高端餐饮迅速下滑,一些过去车水马龙的高档酒店、饭店,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现象。
不久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反对铺张浪费型消费的效果是明显的,一季度,餐饮消费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餐饮收入增长比上年同期放缓了4.8个百分点。而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增速更是放缓了12.6个百分点,增速由正转负,为负3.4%。其中,3月降幅比1-2月扩大3.4个百分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公款消费受到遏制,导致高端餐饮消费下滑明显。这样分析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是完全符合中国餐饮的实际情况的。但是,同时必须看到,公款消费并不能完全覆盖餐饮业的所有问题,也不是高端餐饮下滑明显的唯一原因。中国的餐饮消费,“灰色地带”有多条,公款消费只不过是最突出、最明显、最具社会负面影响的一条。
显然,“公权消费”也是餐饮消费不可忽视的“灰色地带”之一。虽然很多的高端消费,从形式上讲,并不是公款消费。但是,从本质上看,也与公款消费具有相同的破坏力和负面作用,那就是“公权消费”,亦即为了讨好公权、利用公权、左右公权,一些非公企业、个人、单位等,向公权力部门和公权力者提供的各种高端消费。
以跑项目、跑审批、跑资源要素、跑资金为例,哪个不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宴请、送礼以后才能办成。而且,这样的宴请、送礼,往往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而是每个环节、每个与之相关的部门和个人,都需要经过反复审美、送礼以后才能办成。往往是,一个项目、一个审批事项、一笔资金跑下来,所发生的各种餐饮消费,要比普通公款消费高得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相关公权部门、公权人指定的消费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变相的行贿受贿。
再如某些非公企业、个人和单位,为了从公权力手中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最常用的手段,也常常以高端消费为诱饵,通过经常与公权部门、公权力者在高档消费场所进行活动、消费,以积累感情,获取各种资源和资金,得到各种帮助与支持。
所以,“公权消费”是比公款消费更为隐蔽的一条“灰色地带”。在这条“灰色地带”上,各种腐败问题更加突出、更为严重。所不同的是,公众对这一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比公款消费要浅得多、模糊得多。比较一致的错误认识是,反正花的不是公家的钱。但是,谁能否认,所谓“私人”的钱,有多少是通过“公权消费”转化而来的呢?
而在餐饮行业,还有一条更为隐蔽、更难看清其危害性的“灰色地带”,那就是“发票消费”形成的“灰色地带”。具体表现是,一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公共事业单位等,为了办事需要,用公款给人送礼、送物,又无法在财务上列支,便通过到经常消费的餐饮企业开具餐饮发票的方式做账。而这些餐饮企业,为了吸引消费,也会心甘情愿地配合部门、企业、单位这样做。可以这样说,这条“灰色地带”所形成的“发票消费”,决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大程度上,还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很好的捞钱平台。
至于那些将赌博等非法交易也通过“发票消费”进入公家账本的,也是比比皆是。从近年来不断曝出的丑闻中,也可见一斑。
眼下,许多公款消费转入地下,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了“公权消费”、“发票消费”等“灰色地带”。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餐饮消费中的“灰色地带”铲除掉,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给公权力套上“紧箍咒”,让公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在社会监督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