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至今余波未平的房地产国五条,似乎并未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导向产生实质性影响。央行4月24日下午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103亿元,接近去年同期2436亿元的3倍之多。 以此估算,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总盘子中有27%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占比超过1/4。 不仅如此,包括地产开发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在内的三大细项,增速均较上年末有所增加。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达到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不但比上年末高9个百分点,增速也已经连续10个月逐月攀升。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口径也最终水落石出,银监会不久前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10号文”)。据业内人士比对此文与征求意见稿得出的结论,监管层今年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监管口径最终还是有所松动。 一两处细节即可看出其中差别——征求意见稿中曾有要求,“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较2011年末不得增加;融资平台贷款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占比不超过本行2012年末的水平”;而在最终下发10号文中,对规模的要求仅模糊表述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显得相对宽泛。 这就难怪,尽管今年以来各种文件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态度都是紧抓不放,但是一季度对公中长期信贷依然在有限的范围内有所增加。8454亿元的增量虽然低于2011年的9830亿元和2010年的1.78万亿元,但比去年同期5906亿元的增量,仍然有2500亿元左右的增加。除此之外,信贷贷款的增速依然相当惊人——当季增加8230亿元,同比多增6443亿元——丝毫没有受去年底463号文影响的迹象。 为何出现如此局面?笔者以为,其中根源是当下财政收支剪刀差难以抹平。财政部日前公布的一季度财政收支状况清晰显示,去年以来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的趋势还在持续。今年1~3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3.2万亿元,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0.2%;地方财政收入(本级)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7%。而在3月份,中央财政还出现了5.2%的负增长。 这组数据清楚地说明,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性减税双管齐下之时,当前政府财力所承受的压力有多重。尽管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了“财产税+市政债”的解决方案,但从短期来看,不但税收体制从流转税为主向财产税为主过渡需要时间,政府的融资模式从依赖政府融资平台转向更为公开透明的市政债券模式也面临很多挑战。 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地产公司才敢于逆市囤积资金,并对今年整体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持乐观态度。因为在经济放缓导致财政收入节奏慢下来的时候,土地出让金这一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性就会再度凸显。一些地产行业市场研究人士的统计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1~3月份306个城市共发生土地交易7929宗,土地出让金59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4%。 而由于钱袋子囊中羞涩,且此前数年各类融资平台摊子已经铺开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监管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原因无他,在实际中虽然确实存在投资效率不高的平台项目,但是大多数必要而且已经上马的项目如何取舍?它们所面临的难题或许仅仅只是流动性问题。 因此,商业银行当下所面临的监管环境,其压力实际上更多来自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本身,而非行业政策准入的趋严。这也是为什么一季度以来房地产和平台融资调控的准绳一再收紧,但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不降反升的原因。甚至可以预计,只要财税体制转型没有进一步的实质动作,当下监管环境这种微妙的平衡恐怕还会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