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后,社会各界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仅在地震发生36小时内全国36家基金会所筹措的善款已达2.66亿元,捐款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中。可见,在对于重大灾害的紧急援助领域,民间募款机制已经相对成熟,资源的动员不存在太大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慈善捐款的有效管理与监督便成为重中之重。毕竟,谁也不希望再出现以往那种某地地震募捐箱中的善款因多年未取而发霉的事。 倡导更为优质的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前提,是对慈善资源进一步鼓励竞争,尤其要去垄断化。在本次救灾中,壹基金的募款成果特别令人瞩目。根据其官微最近发布的消息,共有超过61万人次的民众和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向壹基金联合救灾雅安专项救援捐赠:腾讯乐捐、天猫网店、支付宝E公益平台、新浪微公益善款总额超过4600万;银行账户除以上外实收定向善款4423.53万元。这个捐款的善举还在不断发生着。 要做到善款善用,关键在于加强公益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以壹基金为例,它之所以能赢得相对较大的公信力,跟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尤其在财务透明与信息公开层面,可以作为其它公益机构学习的样本。具体而言,壹基金的善款尊重捐款人的整体意愿,由招行第三方托管,并聘请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和毕马威国际会计师公司对善款的收支进行审计。 而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国44.8%的公益组织没有全职的财务人员。另外,大部分公益组织采取的记账方式仍然是手工记账,而账目的内容填写则是在非财务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正是因为以上原因,近年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一直是各种公益组织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与此同时,来自外部的监督评估机制也同样重要。例如“中基透明指数”去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213家基金会中有44%未达到平均得分,这说明行业的透明度总体偏低,为加强基金会的管理敲响了警钟。另一个建立制度性监督举措的例子,是经历了公信力之殇的中国红十字会于去年底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邀请具有深厚专业背景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热心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和志愿者代表担任委员,对其募捐、救助等过程予以监督。虽然此举仍受争议,但社会监督委员会这一概念表达了中国红十字会“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的意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成立本身便体现了一种进步。 在外部监督机制中,尤其需要倡导的是勇于问责的捐款人文化。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捐款人并不知道他们有权利查询以及如何查询自己所捐赠财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捐款人的问责是提升公益机构管理尤其是财务监管最直接的动力之一,越是成熟的基金会,对捐款人的问责越不敢掉以轻心。曾有基金会在面对捐款人对于其一万元捐款的具体用途表示质疑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投入远高于这笔钱的费用进行详细调查和论证,确保能给出清晰答复以释疑虑。这并不被认为是浪费经费,恰恰相反,他们做了正确的事——因为他们明白公信力是基金会的立身之本,失去了它便失去了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