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消息,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实有企业1374.88万户,同比增长0.61%。其中,私营企业1096.67万户,增长1.01%,占企业总数的近80%。 对企业而言,如何做大做强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除了需要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笔者认为,在资金方面,私营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更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比如公开发行股票、发债、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等。 上市是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一个主要途径。因为通过上市,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自由资本的比例,改进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但是,不少企业对上市持有一种神秘感,认为遥不可及。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现在对企业IPO设定的条件非常多、非常细,但最主要的还是硬性条件,这主要体现在财务方面。 说到财务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现在正在进行的IPO企业财务大检查。开展这项工作,是为了切实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夯实首发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检查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之所以推进这项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公司在上市之后,第一年就出现业绩迅速变脸。业绩变脸的背后,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 对私营企业而言,想要上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前提是一定要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特别是在上市过程中,要做到“素面朝天”,而不是通过“浓妆艳抹”甚至是“整容”来实现业绩的增长。 上市只是企业获取资金、实现做大做强的途径之一。对企业而言,发债也是一种主要的获取资金的方式。由于债券的品种繁多,不同的品种对企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来说,可以先从简单的、准入门槛相对低一点的债券品种入手,如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发债除了融资,更可以理解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试金石”,因为各种债券对企业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成功地在资本市场露脸。若能成功发行债券,不仅检验了企业的“含金量”,更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留下自己的身影,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为企业的上市做准备。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企业而言,不管是上市还是发债,想要在资本市场立足,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实力。不过,笔者倒是认为,如果每个企业都想着去上市、都想着去发债,会“倒逼”企业在各方面做得更为出色,最终实现做大做强。 除了上市和发债,企业还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减少风险。近几十年来,期货市场的宏观、微观功能在国外得到肯定,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参与期货交易是从事正常生产经营的必备要求之一。 不过,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虽然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是实体企业保证利润、锁定风险的重要手段,管理部门也比较认可,但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仍不容忽视。对此,企业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