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标准门”的农夫山泉,始终未能正式回应执行低标准的真正原因,相反却采取一系列不得人心的危机公关措施。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一条,就是强调自己的水质没问题。 在舆论监督的路径中,重点不是水质检测结果是否合格,而是执行的检测标准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因为造成公众担忧的源头性疑问,恰是这种就低不就高的执行标准,很可能在某时某地生产出问题产品,而这些产品不见得就能被检测得到。从这个角度看,“标准门”其实连着“质量门”。既然产品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为什么要选择对自己产品声誉不利的地方标准呢?这种违逆常识的现象,不仅构成了公众怀疑的正当性理由,也同样成为媒体进行监督的事实原因。公众有合理怀疑的权利:是否在借“水标准”掩盖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其他猫腻?媒体作为社会的良知,对企业执行低标准的揭露与监督,合法性就来自公众的质疑,实效性则是为了防范标准执行中的偏差,带来公共健康安全的失陷。 退一步讲,即便农夫山泉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媒体对其执行标准的监督也具有正当性根据。因为媒体和舆论对标准如此较真,关键在于不依法执行标准的企业行为,会给公众健康安全带来太多意外的风险。从源头上消除任何可能的风险,就需要监督者以一种“有错推定”的思维对“就低不就高”的产品标准展开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