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微调概率增大
2013-04-19   作者:周子勋(资深财经评论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4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对前一阶段经济运行的总结,也是为下一阶段经济决策做部署。结合一季度经济数据和这次会议透露的信息,笔者认为,有两个信号值得关注:一是一季度经济乏力使得中央将目前的重点工作可能放在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上来。二是中央的决策环境更加复杂,如何调整下一步的宏观政策变得更加谨慎。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让市场有些意外,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7.7%。事实上,从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用电量等多项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较为虚弱。结合此前发布的货币数据,高流动性与创纪录的社会融资规模并没有很好地撑起中国的经济增长,反倒有进入弱衰退的嫌疑,这表明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呈现经济疲软与通胀压力的双重组合。
  宏观层面如此,微观领域也不妙。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安徽等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境况日益恶化,出口加工业进一步滑坡,浙江民间金融生态系统基本上处于偃旗息鼓的状态,在长三角地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去年获得的收入并没有显著增加,回乡消费也出现罕见的减少。
  与一季度中国经济所表现的信号相互印证的是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穆迪纷纷下调中国评级。两大评级机构下调的理由都差不多,主要原因是中国地方债风险和影子银行。这种一致的风险看法一旦形成,不仅会抬高中国的融资成本,还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市场环境和市场预期的变化,无疑会影响中国下一步的经济政策。当前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微妙形势,使得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两难局面。从已公布的数据看,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需要更加着力稳固经济复苏,避免经济增长进一步滑落。目前来看,宏观经济思路可能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三是结构调整。
  从货币政策来看,不排除国内宏观政策微调的可能,而货币政策有所放松的可能性也在加大。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对于影响市场预期有着特别的作用。当然,目前国内各方对货币政策很敏感,这主要是因为在金融领域仍存在不少的风险。因此,在如此关键的当口,中国需要在货币政策上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财政政策来看,其实施比较容易把握方向,也容易引导地方和市场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财政政策的执行将受到地方财政的限制,地方债务整顿,减轻债务压力,将变相增加财政政策的空间,放宽投资审批,放行项目等传统招数,也有较大概率重现江湖。可以看到,发改委在去年年中之后,为“稳增长”批复了很多项目。假如政府项目开工后能带动经济回升,其余的政策可能不会匆忙出台,若经济依然稳定不了,中央应还有进一步的政策储备。
  从结构调整来看,考虑到经济转型因素,即使整体政策有所放松,但对于房地产、钢铁、水泥、高耗能等过剩行业的紧缩调控将不会放松,而要把资源投向其他行业。这实际上就是坚持有保有压。
  总而言之,面对一季度中国经济放缓,宏观政策需要为“稳经济”蓄力,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应该纳入考虑。正如会议所强调的那样,要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话又说回来,宏观政策调整是一种系统调整,不是哪一种政策唱独角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微调 2013-04-18
· 推动宏观经济“去刺激”增长 2013-04-16
· [期货气象]下周关注我国3月宏观经济数据 超预期可能性较小 2013-04-12
· 2013年铜价前景面临宏观经济风险 2013-04-10
· 习近平:推动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2013-03-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