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不完善与投资者保护措施的不到位,对相关政策的过度依赖,使国内股市一直处于一个投机的氛围之中,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同样沦为短期投机者。中国股市要想跟上全球主要市场的脚步,首先得健全自身的制度设计、监管体系与投资者保护手段,才可能赢得投资者信心,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投资获益的理念与结果。
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进入四月以来处于内外交困的失望之中,往内看,持续阴跌的A股令投资者失望。截至4月15日收盘,沪综指报2181.94点,跌1.13%,再次创出今年以来收盘新低。往外看,美日股市上周持续创出新高,两相对比之下,中国投资者更对国内股市感到失望。总体来看,近两个月来,外围股市尤其是欧、美、日股市走出一波持续上涨的行情,而国内A股则反向走出一波持续下跌的行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发地在美国,美国股市如今已经走出当年的低谷,并一路创出历史新高。近在咫尺的日本,经历海啸及核扩散危机,股市本来同中国一样一落千丈,但回看近几个月,其涨幅同样令中国投资者瞠目结舌。自从去年11月25日创下8135.79点的阶段性低点以来,日经225指数已经累计上涨达45%,即使从今年初算起,至今也累计上涨了近30%。截至4月12日收盘,该指数收于13485.14点,为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
而与之同期,中国国内沪综指4月15日不仅跌出今年以来的新低,更处于2007以来历史新高指数仅三分之一的“山腰”下。即便眼下仍处于欧债危机影响之下的欧洲股市,近来也创出四年半以来的新高。
中国股市远离危机,但每次危机后受牵连的伤害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危机发源地国家与地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可见一斑,跌幅远超美国股市的事实依然历历在目。而危机过后,股市自身的复苏程度却与境外股市背道而驰。也难怪国内投资者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不完善的种种质疑。
制度的不完善与投资者保护措施的不到位,对相关政策的过度依赖,使国内股市一直处于一个投机的氛围之中,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同样沦为短期投机者。一个IPO是否重启,何时重启的简单话题就可以年复一年地反复困扰着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缺乏信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为何长期缺乏信心值得监管层与投资者共同思考。首先,一个不能长期向上的股市无法从整体上给予投资者信心,这是根本所在。欧美日股市无论经历何种危机,但其持续向上的走势从未改变,这也是投资者能抛弃短期投机坚持长期投资的信念所在,若非有持续向上相对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欧美日的投资者同样会与中国投资者一样成为短期投机者,巴菲特似的人物也不会出现。
从眼下来看,中国健全的市场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改变投资者短期炒作的习惯则有赖于一个相对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否则任何认为中国股市具有投资价值的表态和口号最终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在中国,并不缺乏高成长性且有着较好赢利业绩的公司,但即使这些公司,也同样大多数淹没在整体下跌的大势之中。
恢复和保持投资者信心,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却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达到。监管当局不仅要在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管中给予投资者相对稳定的预期,更要从保护投资者收益的角度去规范市场发展,给予市场向上发展的强烈稳定预期。
还要从制度设计、指数设计等各方面保持市场健康向上发展。比如在“三高”现象下,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周期需要更合理计算与准入,以避免“三高”下的上市公司上市后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期拖累整体股指,在这方面,2007以来上市的诸多企业尤其是大盘蓝筹股拖累大盘指数的现象显得尤为明显。比如中石油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对大盘指数的拖累伤害。
当然,这种拖累首先要归结于最初定价机制的不合理,而这恰恰是制度设计时需要首先扭转的。因此,中国股市要想跟上全球主要市场的脚步,首先得健全自身的制度设计、监管体系与投资者保护手段,才可能赢得投资者信心,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投资获益的理念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