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上有关IPO重启的呼声甚急,甚至就连官媒也接连发文为IPO造势,不仅表示重启发行势在必行,而且建言过关企业可尝试批量发行。虽然证监会表示不知媒体为何连发IPO评论文章,有关媒体也表示这只是“日常稿件”,不应过分解读。但对于“日常稿件”提到的批量发行问题,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都应予以正视,尤其是投资者与监管者应予以明确的否定。
如何让已过会公司早日完成新股发行,确实是管理层与已过会公司非常关心的问题。采取批量发行或许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过,批量发行将给股市带来更多问题,进一步动摇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首先要面对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批量发行将加剧对市场的“抽血”,将导致股市重心进一步下移,也将进一步加剧股市的低迷。
其次,批量发行将使股市在“问题市”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由于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不完善,新股成了股市的“问题工厂”。最明显的是,现行的发行机制不仅将大量问题公司投向了股市,也给股市带来了大量的大小非,并导致股市因大小非套现而失血不止。如果不解决新股发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批量发行只会进一步加剧此类“病症”。
其三,批量发行把股市对融资功能的重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进一步动摇投资者的信心,让股市在“圈钱市”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也许有人会为批量发行“正名”,认为这有助于抑制新股上市的投机炒作。不过,这或许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中上市,但这28家公司一样没有逃脱被爆炒的命运。一方面允许新股竞价高开200%甚至是900%,同时允许网下配售新股上市首日抛售;另一方面又要抑制新股炒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实际上,新股炒作只要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就不应过多地加以限制。就算真的要抑制炒新,也应采取新股配售的方式,将新股份额分散到更多中小投资者手上,让炒新者难以收集筹码,而不是打批量发行这种不靠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