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正在逐利的路上狂奔
2013-04-12   作者:冯雪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唐代古建筑兴教寺塔所在地——兴教寺,可能要面临大规模的拆迁。该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是唐代高僧玄奘的墓地所在地。
  拆迁的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根据西安市文物局网站发布的“兴教寺申遗相关情况说明”,玄奘法师的舍利墓塔已被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而寺内其他一些建筑“由于建筑体量、密度过大,与兴教寺塔环境风貌不相协调”将被拆除后重新选址、规划。
  不过,在大多数人眼里,寺院里的其他建筑已和兴教寺塔融为一体,孤零零一座塔,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全国重点寺院”。
  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个候选遗产地能否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除了该遗产地本身应当具备公约所要求的突出普世价值之外,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才是入选的关键。将一座唐代佛塔从寺院里剥离出来,是否有损其真实完整性;为了申遗而将佛塔所在的寺院拆迁,是保护还是毁坏?
  受诟病的还有此举涉及的商业利益。《第一财经日报》的调查显示,兴教寺拆迁的背后,并不只有兴教塔的申遗工程。在长安区政府官方网站上,一个规划面积480亩、投资2.3亿元的“西安兴教寺旅游区项目”正在高调推进中。投资方是主导了“曲江模式”的一家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子公司。
  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进行文化概念炒作,然后招商引资,推动地价升值——“曲江模式”的成功运作,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备受争议。尽管投资方在其官网上发表声明:“我们未参与兴教寺申遗的任何工作”,但对“西安兴教寺旅游区项目”未作任何回应。
  最新的消息是,国家宗教局4月11日要求陕西省宗教局实地调查了解情况,依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理。拆迁是否继续,目前尚不清楚。不过,以申遗为契机,利用文化概念,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却是隐藏于各地“申遗热”中显见而又不能明说的动机。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投资者,都无法抗拒“世界遗产”这个名号所潜藏的利益诱惑——旅游收入,相关地产项目,上市营利……或许,原本就是冲它们而去,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之类,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清明节前,济南琵琶山下的“万人坑”石碑不见。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占领山东期间,将抓到的抗日军民押解到济,在此屠杀。这段历史,如今却不得不为商业利益让路。“万人坑”遗址周边的土地,将被开发成商业住宅,“碍眼”石碑便被清走。
  也在这几天,成龙打算将20年前收购的几栋徽派古建筑捐给新加坡某大学的消息,激起了波澜。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表态:“如果这些古建筑是文物,按照现行法规是不允许流出国门的”。文物不许流出国门,在国内能否得到善待?
  对于文化遗产,不只是归谁所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很遗憾,很多地方政府和投资者,只看中了它们的经济价值。能够开发利用的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像法门寺、哈尼梯田等,和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遗迹,比如“万人坑”,命运有天壤之别。视如珍宝或弃之如蔽履,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有没有“钱途”。
  短视的逐利冲动,使得很多人对文化财富的理解,仅仅是变现——大规模的投资,以及盆满钵满的回报。近日有消息说,建成13年的人造景观——秦阿房宫景区将被拆除,西安将投资125亿元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不知道这样的大手笔操作,预期的回报几何?
  作为“财富”的文化遗产,其精神价值恐怕远高于物质。可只要有逐利的冲动,就不可能摆脱旅游开发、房地产建设之类的商业模式;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不可能回归公益属性。于是,申遗只能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利益裹胁下,一路狂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别打申遗旗号来吃“唐僧肉” 2013-04-12
· 未央宫斥资百亿申遗先要算好账 2013-03-29
· 名楼申遗先把概念玩好 2012-11-09
· “十大名楼”何必非要打包申遗 2012-11-06
· 名楼抱团申遗别入戏太深了 2012-11-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