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证券公司创新步伐加快,但时有风险暴露,券商风控建设成为监管部门关注重点。部分券商因为冒进创新,面临行政处罚。业内人士建议,一流的创新必须有一流的风控相匹配。证券公司在推进创新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不能同步跟进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要更加注重风控体系建设,化被动为主动,使风控从监管要求变为内在自觉,在防住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创新步伐,而不是在创新“盛宴”中“埋雷”。 加快创新是增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与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同业和国际先进投行相比,当前我国证券业为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交易工具和中介服务都太少。随着证监会明确“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监管思路,证券公司自主经营的空间逐渐加大,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2012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召开以来,监管部门频频召集券商进行创新座谈,鼓励券商大胆创新,再造券商交易、支付、托管结算、融资和投资五大基础功能。监管部门明确,在券商放开手脚创新时,要注重合规风控的底线是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 但是,部分证券公司在创新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并未相应跟上,产品风控系统粗放、人员匮乏,产品分类分级系统沦为摆设。特别是在保荐上市方面,一些证券公司未能勤勉尽责、切实履行保荐义务,未能及时发现被保荐上市公司的潜在问题,对拟上市公司上市材料的真实性也缺乏必要的检查机制。保荐制度实施近9年来,证监会共向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开出89张罚单,而仅今年一季度就达9张。证监会对这些行为给予了严厉查处。 此外,证监会在松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后,证券公司“跑马圈地”,出现了资管业务大繁荣。截至去年底,1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89万亿元,这一数字在去年三季度末为9295.96亿元,2011年末仅为2818.68亿元。不过,在1.89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蛋糕”中,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仅占2000多亿元,其余大部分是券商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券商为银行提供资金过桥和资产出表的通道,从而逃避信贷监管,存在类似“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在这一过程中,证券公司只是赚取了有限的“通道费”,但积累了巨大的潜在兑付风险。 目前,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与合规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和运行已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并被列为今年现场检查的重点。 风控的“短板”也令证券公司付出声誉、业务和经济的巨大损失。例如,按照现行的证券公司分类评级指标体系,被行政处罚或被出示警示函的公司,将在分类评级中相应扣分。去年有十多家证券公司被采取诸如警示函等监管措施的处理,这些公司可能在今年的分类评级中被降级,而按照现行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缴纳政策,被降级意味着缴纳更多的保护基金。有分析称,一个警示函相当于3000万-5000万元的代价,指的就是降级导致多缴保护基金。 一流的创新必须有一流的风控相匹配。创新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把握好创新发展与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关系。创新有自身的规律,也有相应的原则和底线。证券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合规和风险控制作基础的创新,不仅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相反还会带来混乱以至灾难性的后果,券商创新和合规风控必须双轮驱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