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3月CPI低于市场预期,但PPI最近数月持续疲软,显示出国内实体经济复苏之路仍然布满荆棘。 4月9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2013年亚洲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回升至8.2%,2014年放缓至8.0%。同时指出投资过快增长、地方债务风险加大,以及劳动力供给减少带来工资上涨压力等,都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带来下行风险。 多位经济学家也表达了对未来经济下行和二次探底的担忧。如何以改革调结构、促转型是老话长谈,但当务之急是减少太多的行政干预,增加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财政支出,重视发挥市场机制让经济重新获得增长的动力。 从前两月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有相当部分还是靠投资拉动,经济结构不平衡,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占比严重失衡。当前经济最大的隐忧是,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由投资引发大量的银行坏账,从而导致地方财政无力承受。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经济的持续疲软将抵消美日经济复苏动力增强的影响,伴随塞浦路斯危机、意大利选举等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出口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缓的双重考验。全球流动性宽松潮来袭,如果资产泡沫风险破裂,中国经济无法独善其身。 新一届政府已明确深化金融、财税等领域的改革,金融市场改革要实现利率自由化和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财税改革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缩小收入差距;此外要放松管制以促进民营部门更多参与经济建设。 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近几年政府大幅增加社会支出,但总体看财政的社会支出仍较低,在教育、医疗方面的财政支出只占GDP的5.5%,不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12.5%的一半。如果财政对教育和养老的支出加大,不仅会降低居民的长期性储蓄,还能释放家庭消费能力,改革面临的部分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中国改革的步履艰辛让人不禁想起刚刚离开的撒切尔夫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
”撒切尔的经济政策虽然带有自由主义色彩,但不是完全放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是砸碎利益集团与官僚机构加诸市场的锁链,让市场为经济寻找前进道路。 撒切尔坚决反对过去那种在国家干预之下靠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而采取控制货币发行量、遏制通货膨胀、减少干预、重视市场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的衰退。 她改革国有企业,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禁区。废除实施四十年之久的外汇管制条例,以此来发挥市场和竞争的调节作用。改革税制,降低税率,扩大公共产品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 如果没有坚定而痛苦的改革,当时的英国经济难以寻找到重获增长动力的契机。撒切尔走了,我们还活着,同样的现实让国人选择,是否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走政治文明下的法治市场经济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