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国五条”细则的陆续出台,一些旧有的习惯又崭露头角。与往年一样,每次对房地产的调控,首套房贷身上总会被挨上“板子”。 这一次也不例外,从最近的新闻报道来看,银行收紧首套房贷并上浮首套房贷利率优惠幅度已经在不少城市开始发生。 首套房贷政策及利率应该长久保持相对稳定,不能见风就使舵。一个根本的原因是,首套房贷是居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不应该在每次房地产调控中因利率的大起大落而受到伤害。更何况,保障首套房贷政策及利率的稳定恰恰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基石,因此,不能总是将调控板子打在首套房贷这个最基础的刚需身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套房贷利率经历过“过山车”的情形,在很大程度上对房价的暴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9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首套房贷利率七折优惠,一年之后,房价几乎翻了一倍。
2010年底以来,信贷政策开始紧缩,首套房贷利率从逐步取消优惠开始,八折、八五折、九折、基准利率、基准利率1.05倍、1.1倍甚至更高。到2012年,首套房贷利率又回落至基本利率以下的优惠阶段。也就是说,近几年来首套房贷利率从来就没有过相对的稳定,总是在起伏波动之中,从波幅而言,2008年以来可谓是大起大落,如果以七折优惠利率计起,至基准利率上浮10%,仅利率涨幅就超过50%。 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到的是银行在信贷宽松时大幅任意放贷,信贷一旦紧缩,则要通过上调利率来维持同等利润甚至超额利润,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老百姓。 时至今日,老百姓希望房地产调控稳定房价,但另一方面又恐惧调控,因为房价总是越调越高。对于房地产调控,老百姓一直是举双手赞成的,然而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无房的老百姓发现,房地产调控中的某些措施,比如首套房贷首付与利率的上调,实质上总是“一刀切”,幅度或许小于二套房,但在每次调控中都会跟着调整却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有市场人士认为银行没有领会政府调控的真实含义——保障所有民众最基本的住房公平公正。从银行的角度看,房价现在这么高,上调利率自然可以减少银行的风险,但高成本之上再加上高利率,普通民众又被置于了何等高昂的成本之上? 在今年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好对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可根据城市人民政府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 对于《通知》的精神,银行似乎总是要“一锅炒”,总是将首套房与二套房放在调控的整体步调中,在提高第二套住房贷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的同时,首套房贷利率甚至首付比例总是会随之调整。 国家当前正努力扩大保障房的建设,积极为普通百姓谋求基本的公平权利,因此,银行不应在此时又打首套房贷利率的主意,这不仅与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初衷相违,更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试想,如果首套房贷利率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利率,则房地产市场会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基本需求存在,否则起起落落的利率波动只会让普通百姓也参与到市场的投机之中。一个简单的道理,短短两三年之内利率都可以起伏50%以上,意味着一套100万元的住房30年里会有50万元甚至更多的利率成本支出,试问怎么可能不让百姓有集体性购买或不购买的举动,这一点在前几年的调控中已经发生过多次。 当前,随着各地新“国五条”细则的出台,人们出于对政策预期的不稳定,导致了许多扭曲的购房与二手房交易现象。在接下来的调控中,如果首套房贷利率又紧跟调控而日趋上升,不仅会影响到最基本刚需的购房需求,也会助长房价难以稳定与下跌的预期。 因此,给予首套房贷利率一个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政策稳定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起到稳定房地产基本刚需的长久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