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公布的3月份物价指数,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CPI涨幅只有2.1%,不仅远低于2月份的3.2%,也低于各大券商研究机构2.5%的一致预期。忧的则是,PPI仍然下跌了1.9%,而且跌幅较2月份的1.6%还有所扩大,而先前人们的普遍预期是与2月份持平。从去年3月份以来,PPI就一直处于下跌态势之中,尽管一度跌幅有所收窄,但现在又开始出现放大,这颇令人不安。 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化。在理论上,当该指数上涨时,往往意味这企业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者利润也比较高。反之,则是供大于求,利润也会下降,甚至可能亏损。从3月份的分项数据来看,其中购进价格指数下降2.0%,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7%,表明原材料价格跌幅比较大,而制成品的跌幅稍微小一些。但总体来说,工业品供销都不太旺盛,价格还是处于下降通道之中。 显然,PPI下行不是一件好事情。作为生产者价格指数,当然不是涨得越高越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波动是实体经济景气程度的一种写照。如果长期处于下跌状态,无疑表明经济运行状态不佳。现实情况是,我国由于多数行业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产能过剩局面较为严重,在需求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放大的背景下,最终产品的价格就很容易下跌,这就会侵蚀企业的利润。PPI的继续下行表明,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没有真正好转。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在产品价格稍有恢复的情况下就又马上开足马力生产,使得产品的出厂价格再度承压。这客观上是提示人们,中国经济要延续过去那样的增长模式,依靠投资以及由此带动的产品需求扩张来提升经济,已经很困难了。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而此举又不可能是一下子就可以干好。因此,这就决定了此轮的经济复苏会比较缓慢,表现在PPI上,就难以明显上涨。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既然需求没有回升,企业利润也比较差,那么也就不能期望股票会有好的表现。 3月份PPI表明,也许大家对经济复苏的预期确实太高了一点。当然,在二季度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但这毕竟变成一种预期了。如果再考虑到各种现实问题,譬如产业结构调整等,无疑会降低人们对当前经济活动景气度的预期。这样一来,就难以很乐观地看待后市了,至少不能认为说实体经济对股市有很强大的支持,股票需要进行全面的价值重估。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对于大盘运行的前景,应该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