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需要从“经营”转向服务
2013-03-26   作者:祝乃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最近在长沙,女孩杨丽君的消息牵动着很多人。事发3月22日晚9点多,长沙暴雨,一大厦旁的赤黄路地面积水,21岁的杨丽君不慎落入下水道,下落不明。24日,搜救人员搜救宣布失败,已经撤离。
  这样年轻的生命突然无情地逝去,令人唏嘘与遗憾。特别是,在一个社会,如果个体因为突发、偶然事故而遭遇不测的情况不断发生,更令人遗憾。当一个普通的个体死于非命,并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时,就说明我们身处的社会有很多需要深思的地方。因为,在一些特定社会里,小人物的命运通常是一种时代的隐喻。还记得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的大作《王氏之死》吗?这本书简直可以被看做是“小人物命运预示大时代”的经典。这位长沙女孩的逝去,完全是因为城市管理人员的疏漏,下水道井盖原本应该被盖回去,假如没有加盖,那就是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毫无争议。这起事件的隐喻已经很明显,公共服务的不足与水平亟须改进。
  一个小井盖关系到一条人命,这已经没什么争议,此前人们多次讨论过,然而依然出现事故,令人感到地方治理转型的挑战依然很大。城市管理并不是一个“经营城市”的概念,它实际包含很多方面,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地方将管理一个地方变成了典型的“经营城市”,土地财政是最大的特征,而相应地,城市管理方面的公共品数量不足、公共服务水平堪忧。坦白说,很多地方的精力都在于土地财政与维稳。这二者看似不搭界,但是其实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卖地必定会令地方政府不能以一种服务者的心态来对待地方治理,经营者的心态令其无暇顾及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更遑论向普通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必需公共服务。因为纳税人已经承担了应该承担的责任,于是他们对应得的公共品的需求也是必然的。如果不能满足,那么必然就会出现张力,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方,这个张力的程度只是有松有紧罢了,但是性质都是相同的,最后地方治理就会变成非常需要维稳。
  而促使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型,一方面需要顶层制度设计;另一方面也更需要外力推动,因为户籍制度的原因,一地民众事实上很难对某一地“以脚投票”。并且,地方治理的社区活力也需要增强,只有当一个个社区活力被激发,人们才会增进对自己经常活动的社区的大小事务的责任感,那么一个井盖便根本不成其为问题。
  在一个转型时代,需要推动的是各项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的重建,在这其中,健忘症是最应该避免的,尤其是人命攸关的事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有公共服务均等化 才有真正的迁徙自由 2013-03-07
· 收入应倍增也应提升公共服务 2013-02-04
· 农民工市民化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3-02-04
· 应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资 2013-01-29
· 公共服务面前没有特权 2013-01-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