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建筑业的支柱性地位
2013-03-26   作者:马红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表示,“我们提出来是把建筑业作为支柱性产业”。
  这很容易令人想到房地产业。国务院在2003年发布的18号通知中曾强调“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坦白说,真正对上下游形成拉动效应的是建筑业,如大规模商品房建设等带动钢铁、水泥、家电装修等需求。房地产与建筑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通过高房价获得了建筑投资之外的暴利,而被炒高的房价其实与上下游需求并无直接关系。
  但时过境迁,近十年来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地游离于市场周期铁律之外,很多城市里,商品房渐次偏离居住消费属性而更多彰显投资属性。一些房地产商,或通过捂盘惜售哄抬房价,或干脆囤地坐等升值,这些投机行为已脱离实体产业的供求传导机制,一些房地产业与项目开发建设之间的重合度日益缩小,房地产业正与发展初期的“支柱性”定位渐行渐远。
  连日来多地出现突击交易现象,并非是需求增量集中爆发,而是透支了未来数月的交投而已。回顾以往,房价鲜有因层层抑制而应声回落,市场往往在经历短期观望后便随着刚需大批入市而再度活跃。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支柱产业论”使楼市看涨言论甚嚣尘上。许多人认为,楼市低迷就意味着经济大面积萧条,政策不会坐视不管。
  的确,真正拉动经济的是建筑业而非房地产业。如果说房价泡沫破裂会伤害上下游需求,那么最简单而有效的补救措施就是大幅增加政府保障房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本轮楼市调控的基调是“有保有压”,保障房建设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同时,城镇化被视为带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实质就是将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地方财政需在基建、社会保障供给等方面发力,由此新增对建筑、消费性产业的诸多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当然,房价回归理性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明确市场预期。当前楼市调控在不断推进,包括“支柱产业”等言论需得到全面厘清。如若任凭“一房独大”的经济结构继续发展,那么购房终将抑制消费,银行坏账扩容等也将积重难返,也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
  可见,房价下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杂音,但对多数自住购房者而言,一般只会为自己的误判心有不甘而已;反倒是拥有很多房产的人会为房价下调而饱尝资产缩水之痛,并因资金周转困顿而加剧银行坏账风险。因此,坚持楼市调控高压,只会进一步挤压这些投机因素,倒逼相关存量房源尽快入市形成真实供给,缓解楼市供求矛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住建部建议稿:建筑业营改增须防税负不减反增 2013-02-07
· 新型城镇化为绿色建筑业提供机遇 2012-12-28
· 业内人士称建筑业营改增焦点在于抵扣难 2012-12-07
· 欧盟公布6月份建筑业产值 2012-08-20
· 建筑业“证书挂靠”生意火 挂靠者多为高校教师 2012-08-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