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3月17日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国经济升级版包含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体会和认识。
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首要内容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新一届政府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带领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阶段,跨越到高收入国家行列。
世界银行根据所有国家的情况和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每年会依据人均收入水平制定一个分类标准,将所有国家分类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和高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标准,中国大约在2000年左右从低收入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是建国以来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此后,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主要是胡锦涛时期,中国跨过了下中等收入与上中等收入的分界线,进入到上中等收入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目标,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要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按照这样的规划,实际上就意味着中国将跨过中等收入阶段,实现人均收入从目前的6000美元增长到12000美元,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保持住中国的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避免中国经济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报告里提到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进入到中等收入后,社会的矛盾会集中爆发,经济增长可能减速,甚至会出现停滞现象。
从经验来看,有不少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确实经济发展方面会出现停滞,导致社会矛盾的爆发。拉美国家、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中等收入阶段滞留了40年左右,乌拉圭滞留38年,巴西在1975年进入了中等收入水平,至今刚刚进入高收入阶段。阿根廷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时间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用的时间都很短。跨过下中等收入阶段一般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从上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阶段用了十来年时间,总共二十来年的时间就跨过了中等收入的阶段。因此,从国际经验来看,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必须抓住机遇,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
保持中国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拥有一系列良好的条件。从历史情况看,中国从下中等收入阶段跨越到上中等收入阶段只用了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和那些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相比是比较接近的,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工业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城镇化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还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
现在来看,国际环境可能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不利因素。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到现在,至今还没有看到危机的尽头。从国内来看,正如2013年政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中国存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新一届政府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有三个重要的抓手——城镇化、产业升级和创新。
新一届政府将城镇化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着力点。相对而言,中国现在是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而城镇化滞后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城镇化滞后就说明还有很多人生活在农村或者说在农业部门工作,农业的效率本来就很低、农民的消费需求也比城市低很多。如果农民可以转移到城市,那么经济增长潜力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消费需求也可以相应扩大。
除此以外,在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政府同样需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到现在近20年间,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并不通畅,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充裕,资源压力不大,依靠劳动力投入和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比较容易。
现在,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开始强化。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比价关系发生变化,这种比价关系的改变就会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要顺势而为,发挥引导作用,尽快实现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资金的利率市场化、资源税的改革等等都要推进。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改变价格偏低现状,企业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就要完善激励机制,需要尽快完善鼓励创新方面政策。现在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考评指标大多集中在短期效益上,使得国企创新研发的动力不足,因为这样要进行大量长期投入。
要在上述几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关键还是要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中国工业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城镇化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还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必须抓住机遇,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