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银行资产质量评价的面纱
2013-03-25   作者:项峥(经济学博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近期,随着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发布,围绕着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的质疑与讨论,成为时下的一个焦点话题。虽然商业银行按照监管当局要求,对其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但其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却无法通过格式化的年度财务报告而得以充分揭露。这仿佛就是一个妙龄女子,始终戴着面纱,难以窥其真容,不免让市场人士有些许惆怅。
  贷款五级分类,准确地说,是一个舶来品。这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通过多年历史经验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所总结得到的一种信贷资产质量划分的准则。它主要通过相对复杂分类,使得监管当局和银行经营管理层更加清晰地了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情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就引入了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并将原“两逾一呆”划入不良贷款的作法加以改变。按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界定准则,正常、关注类贷款不属于不良贷款,而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才划入不良贷款。应该说,贷款五级分类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上贡献突出,同时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评价与国际接轨。
  但也应该看到,贷款五级分类主观能动性较大。特别是关注类贷款和次级类贷款的划分标准相对模糊。理论上,关注类贷款划分的准则是,“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而次级贷款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本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在实务中,贷款五级分类主要还是依靠业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认识,这就有可能为商业银行各级经营管理层粉饰业绩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在现行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约束下,若不良贷款比例偏高,不仅会降低当期经营利润,而且会严重影响到经营层业绩考核,绩效兑现大幅缩水或泡汤。因此,商业银行各级经营管理层主观上都有可能,在关注类和次级类不良贷款的划分上,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划分行为。
  我国商业银行曾有过两次周期性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的记录,分别是1999年和2004年进行的两次不良贷款的大规模剥离。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2009~2011年期间我国投放了将近30万亿的贷款。按照贷款质量劣变迁徙一般3~5年的周期性规律,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实上,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去年以来部分行业不良贷款暴露的风险可能明显增加。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由一季度末的4382亿元连续上升至四季度末的4929亿元,其中,次级类贷款余额上升更为明显,由一季度末的1801亿元连续上升至四季度末的2176亿元。
  虽然当前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有所上升,3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指数升至50以上,但并不能因此放松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劣变的警惕性。部分行业如钢铁贸易贷款、光伏行业贷款的风险已经暴露,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依然较大,值得高度关注。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信贷质量评价科学性和准确度,从而可以真实掌握信贷资产质量。所以说,揭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评价的面纱,对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至关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逾期贷款大幅增加 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2012-08-24
· 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比暴利更揪心 2012-03-15
· 地产新政料难恶化银行资产质量 2010-05-14
· 刘明康:尚无数据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已下降 2009-03-05
· 逾期贷款普遍上升 银行资产质量隐患初显 2008-09-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