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20日宣布维持现有量化宽松政策措施不变;欧洲央行3月议息会议则将宽松货币政策期限定义在“无限期”状态;市场对于日本央行加码量化宽松措施的预期也很强烈。量化宽松措施目前似乎已成为现阶段发达经济体刺激经济的唯一“法宝”,由此导致的央行债务规模急剧扩大、流动性泛滥、并引发资本市场泡沫和通货膨胀,可能给下一次金融危机埋下隐患。即将离任的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警告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风险不可小觑。 最初的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按月计算的紧急施救措施,旨在扼制金融危机,帮助经济恢复增长;目前,发达经济体纷纷表态“无限期”量化宽松。但是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至今仍无大起色。持续量化宽松措施最直观的弊病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极度扩张,巨额债务积累为经济复苏埋下隐患。IMF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债务总量将达到GDP的112%,GDP增速仅为1.5%。 在持续量化宽松措施的政策背景下,流动性充裕导致股市飙升,与宏观经济数据出现严重背离。以美国为例,截至本月20日,道指自2009年3月触及6470点低位已累计上涨逾124%,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历史高位。但是,在股市一路高歌的同时,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并未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仅仅是进入低速复苏期。数据显示,美国GDP去年四季度增速仅为0.1%,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突破100%,失业率今年2月降至7.7%;而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四季度,美国GDP增长5%,债务比率不足GDP的70%,失业率不足5%。美国房地产市场虽见复苏,但标普凯斯席勒20大城市房价指数仍较2007年末下跌24%。消费者购买力也尚未恢复,近5年来,美国工人工资平均增长6.7%,同期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逾10%。 再看日本,去年11月至今短短4个月,日经指数涨幅近50%,本月上旬已收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全部失地。日本宏观数据则显示,去年四季度GDP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0.4%,经济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萎缩。 欧洲情况同样如此。欧洲股市虽未回到衰退以前的水平,但大部分股指已站上近年高位。但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数据却加速恶化,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欧盟GDP同比下降0.6%,欧元区GDP同比下降0.9%。 此外,持续量化宽松措施营造了超低利率环境,侵蚀了金融业利润,同时引发投资者对债券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厌恶情绪,促使更多资金转向高风险资产。在投资者渴望高额回报的驱动下,企业纷纷提高分红和股票回购比率,产能投资和招工意愿下降,量化宽松措施并未有效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市场研究公司Birinyi
Associates
Inc.数据显示,美国企业2月宣布的股票回购规模达1,178亿美元,创1985年有记录以来单月最高水平。 量化宽松措施在挽救金融危机、缓解信贷紧缩中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无节制的宽松”已弊病百出,发达经济体把量化宽松视为经济复苏的驱动器,置潜在风险完全不顾,正应了中国古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