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政府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反对腐败浪费,这一号召得到了全社会响应,老百姓打心眼里拥护,并且希望这种号召切忌像一阵风似的“运动”,而是通过法律和制度使之常态化。要堵住政府部门大手大脚乱花钱,政府预算开支就必须提前公开、专业审计、完善程序,修改完善预算法也是重要一环。 财政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一般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提出计划,然后在几小时内由人大代表审议,如果没有异议,就“鼓掌”通过。 其实,财政预算涉及政府部门的各项开支计划,涉及众多部门行业,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绝非几个小时就能看得明白、审得清楚。有鉴于此,财政预算应该让更多懂行的代表和委员认真审议,或者抽调各个行业的专家型代表和委员,集中花上几天甚至更多的时间认真审议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防止有些部门多报预算乱花钱。其实,一些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就是财政预算不科学、过于粗糙,以至于给相关政府部门乱花钱留下了“口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更多专业的代表和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审议政府财政预算,让审议成为“专业审议”。 其次,政府财政预算应该提前公开,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外,教育、医疗、民生、投资等相关领域的预算都可以在两会前提前公开,让其阳光化。政府“家底”如何、打算怎么花钱、如何花钱更有效率,花钱是否真正向民生领域倾斜、三公消费“真相”如何,这些都应该让社会各界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然后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代表委员,再在各级两会上充分讨论和审议,以此打造“阳光审议”。 此外,财政预算还应该持续接受公众的监督,让财政预算审议成为“公众审议”。除了不让政府乱花钱外,还要让钱花得更有效率,财政预算能“物超所值”,通过小投资撬动大财富。 最后,要不断修改完善预算法,使政府财政预算在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上进行,符合程序正义的基本规则。比如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必须要向各级人大上报、批准。要让财政预算审议成为“法制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