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28期日前召开。论坛成员、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龙永图发表了题为“当前形势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的主题演讲。龙永图说,中国经济转型主要在于制造业转型,这需要促使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制造,利用全世界的比较优势打造自身的品牌。当前中国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制造的众多基础条件,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被政治化等众多问题。应对这些问题,不应该总想试图改变现有的国际化规则,而是应该运用这些规则趋利避害,这就需要中国的企业打造与之配套的企业文化。
中国经济的转型,并不是要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所谓高端服务业为主。中国必须搞实业,实现制造业的从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的转型。
龙永图说,他之所以要谈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问题,是因为当前的形势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确实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所谓企业的国际化,就是企业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来打造一个更大的配置资源和开拓市场的平台。当前中国国内经济转型加快,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倒逼的机制,迫使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路上走得更快。
这就首要要谈谈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转型,并不是像有一些人讲的,是要使中国经济更快的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所谓高端服务业为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是以制造业和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所以以下谈到的经济转型主要是讲实体经济的转型。为什么实体经济那么重要?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搞制造业,才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以及政府的财政税收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中国经济的基础都将是实体经济。前段时间浙江温州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因为一些搞实业的老板纷纷丢掉实业转而去搞金融、房地产,所以造成浙江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出现了极大的困难。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制造业对美国GDP的贡献度超过30%,然而经过随后80年代、90年代IT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制造业对整个美国经济的贡献度已经下降到了10%,还抵不上房地产业13%的贡献度,更抵不上金融业26%的贡献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在他的经济复苏计划中提出了重整制造业的问题。他说要加大美国制造业,包括中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减少金融业在美国经济当中的地位,从而使美国的经济建立在岩石上而不是沙滩上。这说明美国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确实感受到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另一个正面的例子是德国。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当中,特别是随后的欧债危机当中,德国的表现相当抢眼。应该说这次欧债危机如果没有德国作为中流砥柱的话,欧洲经济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德国的经济会这样的好,主要是因为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了制造业立国的战略。德国的制造业一直处在全球领先的地位,而且德国也长期处在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一直到近几年才被中国超过。但德国人做制造业已经做到了精益求精,比如说有一个公司生产联合收割机,甚至可以通过卫星,通过传感器,在收割庄稼的时候知道每平方米的产量是多少,并且对下一个年度在使用种子和化肥方面是不是要做出调整提出建议。德国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搞制造业,有一些中小企业就做一类产品,比如说生产螺丝钉、螺丝母,但是它做的螺丝钉从高端来讲可以供天上卫星使用,从低端来讲也可以用于最简单的玩具制造。
2009年有英国媒体报道,当时英国首相布莱尔问德国总理默克尔,说到底德国推进发展的秘诀在什么地方?默克尔当时回答说,我们德国一直搞制造业。从德国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真正以制造业立国作为它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话,这个国家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可以抵御经济和金融的风险。
如果说中国经济转型的基础是实体经济,那么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则是提高质量,这从微观层面来讲就是提高企业质量的问题。龙永图认为,中国要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就要使企业有更好的技术含量,企业的产品有更好的质量和品牌。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通过企业的国际化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路径就是开放,要通过开放的办法解决企业的转型、经济的转型。
讲到这里,龙永图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为了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化的推动下实现转型,应该逐步地变中国制造为世界制造。因为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凡是做得最好的制造业,它生产的产品都是世界制造的,从波音飞机到苹果手机、三星电子产品,现在具有世界品牌性价比最好的产品都不是在某一个国家单独制造的。中国要实现自己的企业升级,打造产品的全球品牌也一定要走世界制造的道路。过去中国长期受到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强调中国的产品应该保持更高的国产化率,所以始终不能打造出世界最好的品牌。中国应该利用全世界性价比最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以中国品牌作为龙头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产品。波音飞机里面既有英国的发动机,又有瑞士和德国的精密仪器,包括利用中国比较便宜的劳动力生产舱门和机翼,它利用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最后形成了一个全球组装的波音飞机。
在龙永图看来,中国制造到世界制造的条件已经开始成熟。首先,中国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地区,陆海空一体的物流体系已经建立了起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全世界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运到上海或者上海周边的制造业基地,然后组装起来再出口。其次,中国现在有比较充裕的外汇,可以用来购买全球最好的技术、零部件和原材料。最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有了全球第一的规模水平,现在全球最好的品牌基本上都是中国造的,无非是打着别人的品牌而已。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制造的过程中遭遇了被政治化的障碍,但不要以政治化对政治化,而是要靠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的作法来化解。
除了国内在加速转型,世界经济已经发生的深刻调整,也是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化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让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有了底气。那么,怎么样通过国际化让中国制造走到世界制造呢?
龙永图认为,美国和西欧这样一些过去相当发达的经济体,现在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不得不推出再工业化或经济复苏政策。哪怕是在制造业最发达的德国,也碰到了相当的困难。德国一家有名的咨询公司就讲,从2012年到2016年,德国将有11万个中小企业需要寻找新的买主。这就给了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进行兼并收购,从而拿到品牌、市场份额、技术、专利创造了机会。换言之,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从在中国制造走向在世界制造,外部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就很容易,我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会面临一个相当复杂的进程,龙永图说。主要就是中国的崛起,确实引起了西方很多的担心、嫉妒、怀疑甚至是仇视。中国企业走出去整个大的政治环境并不是很好。
而且更为特殊的是,中国目前面临着追赶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这样的形势。在全世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不要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企业都是这样的。有一段时间,日本丰田汽车在美国的产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通用,成为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老大,于是美国人就采取了各种打压的措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逼迫丰田召回它们的汽车,导致日本丰田汽车的产量大幅度下降。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就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会常常受到美国政治化的对待。最近大家看到,中国的华为、中兴通讯、三一重工等企业,在美国遭受了挫折。
怎样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受到政治化的待遇,龙永图认为最好在商言商,不要以政治化对政治化。从上述企业的例子来看,中国企业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
一种是三一重工面对美国总统签署的命令,把总统奥巴马还有美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告到了法庭上,破釜沉舟要和美国人打官司。这当然是一种选择,因为在美国的法制当中要找到公平,讨一个清白只有通过法律手段。三一重工的做法也是可取的,是在美国特定的国情之下必须采取的办法。三一重工没有选择用政治化的手段解决,而采取了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华为的作法,采取软性、柔性的策略。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认为华为的设备会对美国的国家信息安全、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对此华为采取了一种相当配合的作法,提出可以邀请美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授权的检查机构强行检查华为的设备,甚至邀请他们到华为的总部、华为的生产车间进行检查。这种退一步可能进两步的作法也是一个选择。
华为有一批相当成熟的企业家。他们在前两年收购一个美国企业的时候,当时我提出来,是不是到商务部去找有关部门跟美国政府交涉?华为的高管说千万不要这么做,如果中国政府涉入的话,那么华为今后更说不清楚了。他们觉得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越淡越好。华为的作法应该说对中国很多企业来讲也是一个重要启示。
更重要的是,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自己要硬,硬在中国企业是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市场化企业,这样成功的概率才可能比较高。这就需要打造适应国际化的企业文化,首先一个就是法制的问题。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养成一个能够遵守国际规则,适应国际规则,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的作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所以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商务环境,核心就是中国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承诺,遵守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全球贸易和经济规则。这个承诺对全世界来讲是重要的,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的迅速崛起。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承诺按国际规则办事,它再强大也不可能对全球形成威胁。所以中国的这个承诺扭转了全球对中国形象的看法,对给中国创造一个更好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还不具备修改全球规则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务实精神还有待提高。
应该说当年中国承诺遵守国际规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最近却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全世界大部分的规则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中国应该设法增加话语权,改变这些规则。对此,龙永图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不应该提出改变全球的规则的问题。
首先,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承诺遵守全球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规范全球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遵守规则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的目标是一致的。现在并不是要颠覆这些规则的问题,中国人首先要学习和适应这些规则,才能使得我们中国真正建立一个市场经济的体制。比如说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提出来遵守国民待遇的原则,国民待遇的原则是说一个国家必须完全平等对待在它的国土上所有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当年的承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还有受到歧视待遇的问题。
其次,中国现在也不具备全面修改全球规则的实力。在很多年前,中国的GDP曾经达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现在不过是全球的十分之一。所以从硬实力来讲,中国根本还没有达到可以左右全球经济规则的地步。况且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现在全球所通用的国际交流文化是不配套不相适应不相兼容的。所以在软的实力方面,也还没有达到提出全面修改甚至颠覆国际规则的时机。
另外,中国在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方面,应该看到语言问题也是很大的障碍。现在全球规则体系基本上是以英语和主要西方语言作为基础,中文还没有被广泛的接受,所以中国的外交官难以在联合国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中国虽然现在具有较强的实力,但是在全球很多国际机构的影响力却远远落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像一个老农民背着一大袋钱,可到台上发言的时候却不知道要讲什么。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是应该以学习运用规则为主,争取趋利避害。
从企业角度来讲,这就需要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
第一个,要建立法制思想。第二个,要打造双赢文化。中国企业要国际化,就绝对不能够只从本身企业的利益出发,还应该考虑到国内相关企业的利益。第三个,要有创新精神。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如果不搞创新很难有竞争能力。
前段时间美国的媒体做过一次讨论,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最后归纳了几条原因。第一条,中国企业普遍盈利水平低,拿不出来钱对创新进行再投入。第二条,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只鼓励模仿。第三条,中国的创新基本上是从上到下的,而不是从下到上的,政府鼓励,媒体鼓吹,但是企业没有内在动力,于是创新变成了一种口号。第四条,中国缺少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
除了上述原因,龙永图认为还有第五条。他借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飞的话讲,就是中国缺乏创新的土壤,也就是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如果不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中国不可能出现一个蓬勃发展创新的格局。
创新必须在开放的条件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中国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创新。现在讲自主创新往往包括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现在在大多数领域主要还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问题。因为原始创新成功的概率很低,成本却往往很高。
最后一个,还要有务实的精神。龙永图说,中国企业文化当中相当缺乏务实的精神。中华民族本来是一个很务实的民族,但是最近一些年来,由于意识形态、政治方面等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包括很多的企业,出现了不务实的态度。有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旦感受到困扰,马上就说这是对中国企业的歧视。实际上像日本企业最初走到美国也碰到了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把我们受到任何一次挫折都归为政治的因素,而不从自己市场化的程度和自己的竞争能力来考虑问题。有一次我和日本和德国的专家讨论,为什么说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会长期领先于全球的制造业,他们讲了很简单的例子。德国人说认真严谨讲卫生。日本专家讲得更直白,他说一个不讲卫生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高端制造业的国家。
十八大以后确实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我们这个国家现在变得更加务实。龙永图说,现在从作风问题入手解决务实的问题,是解决中国今后更大更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开始。因为很多重要的改革,可能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才能见效。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样凝聚共识,使大家对解决重大改革问题有信心。而信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从作风问题入手是可以解决的。
问:目前中国GDP每年增速7%,这个数字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是很高的,但是仍不能满足中国的发展。所以有人说中国的7%是虚的,只是靠投资拉动,高能耗,没有实现效率上的提高,您怎么看?
龙永图:我觉得我们中国GDP的增速现在是7%,主要是因为我们中国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因为我们中国还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处在中期,所以这两个重要的拉力肯定会让中国的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保持7%左右的增长。可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主要是投资拉动。因为不管是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当中,还是进行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投资拉动是主体。我是长期搞外贸的,我也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出口也可以继续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我们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还是很有市场的,还是很有竞争能力的。所以不能说我们7%的增长是虚的,因为它是由我们现阶段这样的历史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这是客观的现实。
问:多哈回合的停滞是否意味着WTO多边谈判机制已经处于崩溃,WTO多边谈判出路在哪里?
龙永图:多哈回合的谈判停滞确实标志着WTO多边谈判的机制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参加WTO的情况下,WTO谈判机制已经很难运作了。当年我们就预见到,当几十个国家的时候,世界贸易组织和外贸组织还是很有效益的,所以连续几年国际贸易谈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但是当所有国家都加入的时候,WTO变成了另外一个联合国,变成了没有效率只能吵架的这样一个机制。所以,如果WTO不能够建立一个新的机制,那么全世界的区域贸易集团,或者区域贸易体制可能会替代WTO,因为现在很多国家认为只有在少数几个国家里面进行贸易谈判,才能形成有约束力的机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全球贸易谈判的体制就完蛋了,现在区域化的格局已经逐渐取代WTO了。我们相信也许区域化的格局走了一段以后,在区域化的格局当中会建立某种联系,重新形成新的全球格局。可能区域贸易集团是走向全球贸易集团的一个台阶,或者是一个步骤。
问: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龙永图:我认为人力成本对制造业来讲它起的作用应该说越来越少了,而技术创新特别是集成创新这样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从中长期来讲,我觉得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技术还是创新。我们看看德国和日本,应该说德国和日本的人力成本都是很高的,但是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一直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核心问题就是他们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稳定的蓝领工人,也就是技术工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培养一批真正优秀的蓝领工人的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劳工的素质有很大提高的话,就可以大大抵销人工成本的上升。我们呼吁要保留那些在城市里面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的农民工,使他们真正留在城市里面,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产。我曾经到日本去问他们,日本的制造业为什么没有形成空心化,他们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我们的制造业大量流出的时候,我们最优秀的蓝领工人并没有走。只要有新的技术创新创造出来,最优秀的蓝领工人很快会把它变成最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在这方面我觉得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很值得重视。
龙永图,高级经济师,博导,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
1978至1980年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1980年至1985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纽约总部工作,负责制定亚洲地区发展规划,并在1985到1986年担任该机构驻朝鲜副代表。1986年至1991年,担任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负责协调中国政府同联合国发展机构的经济合作。1992年1月出任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开始参加中国的复关谈判。1994年被任命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1997年被任命为副部长。1995年1月至2001年9月期间,他作为首席谈判代表,在第一线领导并最终成功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2003年1月,被选举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目前担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