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2%,不仅创10个月以来新高,且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0.2个百分点,即负利率重现。
春节因素是影响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较多、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历年春节前后都是蔬菜供应淡季,却又是消费旺季。需求大于供给,必然导致食品特别是蔬菜价格急剧攀升。数据显示,2月份鲜果、鲜菜、水产品、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6.9%、5.9%和2.4%,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78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0.9%。也就是说,上述四类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非常大。随着春季回暖,鲜菜将纷纷上市,肉类、鲜果、水产品等价格也将回落。由此判断,近期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对于通胀抬头问题仍不可小视。
要看到,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我国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很大。伯南克已经明确表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继续,不会做出调整,并且鼓励全球各国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欧洲紧随美国正在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大幅度贬值日元、刺激出口的政策也愈演愈烈,日元几个月便已贬值达20%。全球各国竞争性贬值货币,必然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对于主要生产要素越来越依靠进口的中国来说,输入型通胀将加剧。国内劳动力、原材料、资源能源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都有走高的趋势,仅就石油进口一项来说,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石油海外依存度高达58%。这些都是通胀攀升的现实因素。
导致通胀抬头更加重要的是货币因素。从国内货币供应量来看,前两个月外贸顺差在扩大,热钱流入在加速,外汇占款创出历史最高,这些都使得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量激增。也就是说,通胀的货币基础不但没有消除,而且在加剧。
由此来看,决策层对通胀抬头的趋势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