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不再保留铁道部,其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负责铁路建设等。
铁道部进行政企分开改革,在此轮大部制改革中格外引人注目。之所以如此,一是多年来中国铁路虽不断升级换代,但“铁老大”的地位和形象,在公众未能获得很好的评价;二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加剧的春运纠结,始终让人挥之不去;三是近年间在高铁建设运营中,重大事故及腐败窝案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舆论对铁道部的看法。
其实,对上述三大原因还真该做些更客观的辨析。原因一,说到底首先是铁路运力长期不足,导致铁路长期超负荷运营所致;原因二,主要源于中国特定条件下的超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以及特定国情下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致;至于原因三,则可主要归结为历史形成的政企合一的铁路建设、运营、管理体制,体制有弊端,预防和治理腐败自然很难。
在此,不妨换个角度重新审视“铁老大”的历史功过,尤其要客观评价“铁老大”曾经在国家经济发展、大宗物资运输、公共交通服务领域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以及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1949年,在解放大军一路向南的隆隆炮声中,铁道部最初以统筹全国军交运输加速全国解放进程的名义组建。自2011年,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运里程,承担了世界铁路25%的运输总量,创造了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四个世界第一,运输效率令世界为之惊叹。
如今,随着铁道部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行将翻开历史新页。展望未来的中国铁路,有几大关键看点眼下就已大体可判:
其一,中国铁路网编织不会因为铁道部分拆而停顿。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把中国铁路网的总长度标定为17万公里;截至去年末,尽管“十一五”中国铁路建设出现了井喷式跃进,但铁路总长仍然只有9.1万公里。按今年计划新建路网5000公里的速度,甭说真正实现中国铁路的全面现代化,就是仅仅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中国至少还要一鼓作气干上16年。
其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组建,为铁路在未来适当时机整体上市提供了市场契机。“中铁总”若能最终上市,有可能形成“一石多鸟”的市场效能:一是它作为一个投融资实体平台,将为吸引社会性铁路投资搭建现实通道;二是利用它来逐步消化铁道部遗留的2.6万亿元的建设债务。否则,这笔巨额债务最终只能依赖国家财政逐年偿还。
其三,由作为央企的“中铁总”来行使全国铁路的生产经营,将明显减少铁路运输的行政色彩,为铁路货运价格和客运票价的“准市场化”创造前置条件。也就是说,目前铁路客货运价完全由国家发改委说了算的格局,将会有所松动。虽然在开始的若干年,这样的“松动”步伐不可能迈得很大,但这一趋势注定不可更改。除国有资本之外的其他任何性质的社会资本,无利不起早乃天性。若在运价这一核心环节国家不肯做出“有限渡让”,纵然国家说破嘴,政府的其他引资政策再优惠,社会资本仍然不可能对投资铁路趋之若鹜。
由于铁路货运尚有一定利润,而铁路客运呈常年性亏损,适度提高运价,将首先从铁路客运起步,从现在起,人们应当对火车票价格建立相应的心理预期。这将再次印证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改革都不是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