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油价首涨再一次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一则,节前该涨未涨,却在累积跌幅超过4%,该下调的时候涨了价;二则,同一天,台湾却下调了燃油价格。于是,网友纷纷对现行成品油调价机制进行质疑和吐槽。 在整体“国富民穷”的背景下,只要是民生价格上涨,基本上都会引来质疑。人们呼唤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暗含的期待是新的调价机制能够让成品油回到低油价时代。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除非重回计划经济的国家埋单时代,或者国内新发现无数特大油田重回纯出口国时代,或者国际市场原油过剩长期萧条,否则,从长期趋势来看,期待中的低油价时代是回不去了的。 确实,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油价比中国低,特别是我们习惯拿来做参照的美国,油价也比我们低,于是很多人以实际收入水平的横向比较来说明中国的油价过高。然而,作为主要石油进口国,油价由国际市场决定,并不会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世界银行的统计排名中,中国汽油平均税后零售价排在168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03位,柴油平均税后零售价排在第88位,成品油税后零售价格在全球处于中下水平。 美国的油价之所以比中国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美国以强大军事和政治实力为后盾,影响和控制了较多的石油输出国,加上金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油品的定价权;二是因为近年来美国强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战略,在降低消耗的同时,国内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的产量也大幅度提高,降低了进口依赖度,逐步走向了能源独立;三是美元强势,是世界货币。美国有完备的风险转嫁机制。而中国,在燃油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又只能依靠被动地采购现货进口,不得不接受已经抬得很高了的油价。 从燃油品质和税收来看,中国油价还必然继续上涨。中国的燃油品质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和“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提升油品需要增加成本,消费者或多或少都得分担。而在税收方面,收重税是国际趋势,我国燃油价格中的税费比重在全世界还算是比较轻的,只比美国高一点,比欧洲则要低约20个百分点。在我国税源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向来注重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调高油价中的税负也是大势所趋。 不会回到低油价时代,并不意味着现行的油价调整机制没有改革空间。实事求是地说,我国油价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而市场化的方向又基本上是确定的。这也就注定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只能是尽可能地完全代表国际油价水平,同时,加以技术修订,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缩短调整期限,降低调整幅度,显得上调及时,下调也及时;政府职能逐步由直接制定价格向间接调控转变,简化程序,减少上报审批的手续,逐步扩大油企的调价自主权。 因此,我们在关注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的时候,与其将焦点放在价格走势本身,还不如放在打破垄断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呼吁上;不如放在油价税费的使用上,要求政府将税收用于环境保护,用于公共交通建设,能够让我们少开车、不开车;不如放在要求完善成品油储备,增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油企确实承担起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的责任上面;不如放在如何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去,增强话语权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