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2月24日《新京报》) 对于困难民众而言,低保就是救济粮。近些年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低保的投入都在增加。可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却有近8成贫困户没能享受低保,这不得不让人生疑:低保到底流向了何方? 调查中,“6成低保户不是贫困家庭”的结果,似乎解答了这种疑惑:之所以有如此比例的贫困户得不到救助,或正是因为大量的非困难群体享有低保,挤占了贫困户的机会和份额。 也许,标准的模糊和政策的粗陋,是造成“漏保、错保”的重要原因。不过,相同的调查样本中,漏保和错保的比例,竟然近似于对称,恐怕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监管不力造成的流失和侵占。 从层出不穷的低保乱象来看,低保的救济粮已然异化成了某些人眼中的肥肉。关系保、人情保,甚至还有民政官员靠吃“死人保”发财……低保乱象的成因,有个很重要的特点,便是权力触手太长,低保审核、发放程序不严谨,监管不透明。当低保成为任意支配的资源和福利,在权力尚未受到足够约束之前,恐怕难以遏制自肥的冲动。 一场调查都能发现的问题,作为贴近、深入群众的民政部门却视若无物。由此可见,并不是骗保者太聪明,而是错保的发生有着公权自肥的魅影。要么向近亲输送利益,要么则在低保这块救助蛋糕上直接啃上一口,在这样的情境下,牺牲的是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低保人群。非困难群体享受低保,断的是困难人群的生路。 错保之错,并非无心之失;漏保之漏,恐怕也非疏忽所致。在低保投入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错与漏”体现出来的这种此消彼长,背后所隐含的或正是侵占的事实。 而要防止救助资源的流失,防止“低保不保低”,关键在于监督体系的完善。当骗保者需要支付相应的代价,当审核发放的权力之手要为出现的错漏负责,那么低保这份救济粮才不会成为依附权力者嘴里的肥肉。也只有监管严密,才能防止低保等救助资源渗漏在输送过程中,而是尽数传递到困难民众手中。 面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问题,背后的流失和侵占值得警惕。有限的低保资源,不能被非救助对象无限透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