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需要化解老区新城之间的矛盾
2013-02-22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由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选出中国新一届政府,因此,各地政府与市场都在热切期望推出“城镇化”政策,希望实施更多有利于“城镇化”的措施,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希望中央政府继续给政策,让地方搞投资和建设,比如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限制与房地产限购等等。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将经济增长作为优先的考虑,依靠投资拉动。在过去的数年,全国各地出现“城市化”大跃进,造新城运动将原来的城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以短时间内的规划和建设替代了循序渐进的市场“城市化”过程,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城市“摊大饼”后如何收拾的问题,而不是继续城市扩张。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近表示,所谓的城镇化率不是重点问题,应当重点关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聚集和新社区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以及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管理问题。我们非常赞同厉以宁教授的这些观点,这是一种基于现实状况的清醒认识,不同于地方政府部门因有利益关系而故意歪曲“城镇化”的方向。
  在各地城市化过程中,中小城市普遍出现“造新城”运动,即在老城区之外新建城区并将主要的行政机构搬迁过去,大城市则是不断的向郊区扩张,从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中出现老城区、新城区以及新社区共存的现象。
  老城区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规划和建设的产物,因此,不仅交通拥挤,建筑老化,而且各种公共设施也在衰败。当地政府不能将权力部门转移到新城后弃老城区于不顾,让其加速破败。事实上,尽管老城区建筑老旧,设计落后,在汽车时代居住不甚方便,如果其二手住房价格相对新区便宜,可以吸引“农民进城”。因此,对于老城区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与升级,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是老城区不会成为“贫民窑”的前提。
  当然,各地的新城区也存在问题,即人气不足。由于优质的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仍然在老城区,因此,新城区虽然各项硬件设施都很现代化,但缺乏人口聚集效应,比较冷清,商业萧条,难以形成市场以及提供就业。一般认为,如果将更多的优质公共资源向新城区迁移,那么,必然带动新城区的人气,现在各地已经有这种趋势。但政府以权力干预公共资源分配,对老城区市民极为不公。新、老城区的这种矛盾在于,各地的城市化仍然是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口的城市化,现有的城市人口不足以支撑新区的繁荣。
  这种现象表明,中国下一步的“城镇化”关注点应该是吸引农民进城,而不是继续进行城市扩张。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较为固定的工作,让他们彻底成为城市居民,是城镇化能否成功的挑战。政府不能只在意城市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要以城镇化率作为政绩,应实实在在的努力为农民工提供就业,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
  在广大的中小城市,不久前仍然还是“单位社会”,居住多是以“单位”为社区。此次“造城运动”中大量商品房的涌现,使得一种基于陌生社会关系的新社区诞生。这些社区居民可能来自农村、政府机构、市场经营者、工人等等,政府和街道应该关心社区建设,不仅提供硬件的服务,还要关注社区文化的形成。事实上,在“造城”大跃进后,形成了一种陌生而不稳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管理将是政府的主要挑战,政府不应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投资于“城市”的建设,而是要重建社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应审慎投资“城镇化概念”股 2013-02-21
· 城镇化不是高房价 2013-02-21
· 新型城镇化:土地节约是一大关键 2013-02-19
·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两大障碍 2013-02-18
· 促进家庭农场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2013-02-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