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媒体报道,网络上流传的一份通知文件显示,山东潍坊环保部门通知相关企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要对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暗访调查,应做好应对。网友质疑,此举是当地环保部门向相关企业通风报信。尽管当地环保部门否认曾发过类似通知,但在潍坊市环保局官方网站上,确实有一则要求“相关企业做好应对媒体的接待准备”的通知。 看到这样的消息,想必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是真的吗?如果当地环保部门对排污不知情,通知怎能如此周到? 从通知文本的种种细节看,确实“周到”——既有“保证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的要求,也有“不得强加阻拦媒体人员及车辆”的提醒,还有不得将任何液体、废水、废弃物排入雨水管道的规定。可以想见,经过这样一番紧张有序、细致入微的事先准备,呈现在媒体面前的自然会是一派美好景象。暗访云云,当然也就很难捕捉到真实的镜头,至于企业到底有没有向地下排污,只能成为不解之谜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山东省环保厅调查组“拉网式排查700多家企业”却一无所获,是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接到了同样的通知。不过,从潍坊市环保局官网的通知看,当地环保部门没有“袖手旁观”,则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环保部门为何会如此周到地“呵护”当地企业? 其一,地方环保部门有自己的部门利益、政绩取向,一旦被曝出环境问题,则会首当其冲受到来自政府与民众双重的履职责难。因此,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考量,往往倾向于帮助污染企业遮掩问题,至少也是淡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在事实上与污染企业走到了一起。 其二,环保部门周到“呵护”污染企业,也符合时下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眼中,发展的规模、速度远比质量更重要,既然地方企业正在做大地方经济的蛋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那么环保部门就责无旁贷地负有为这种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能。 可以说,在优化发展环境的宏大语境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正常监管往往被弱化、虚化,被搁置一边,甚至被视为碍手碍脚的摆设。不仅如此,很多地方的环保、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往往还被要求顺应企业诉求,甚至为企业遮丑。像“提前通知”这样的做法,不过是官方话语中“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具体化罢了。 我们当然愿意相信环保工作人员的职业良知乃至职业荣誉,可是,在地方政府一切为了发展的高压线下,这些理性、良知和荣誉难免黯然失色。一旦这种监管弃守,社会公众的环境安全、子孙后代的环境质量也就被放置在危险线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