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从目前来看,稳定市场环境的核心问题是稳定资产价格。因而,稳定资产价格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投资拉动以及相应的宽松的银行信贷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但也引起了市场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等问题。资产价格上涨与银行储蓄的低利率,形成了收益严重不对等的收益宽幅现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价把资产价格上涨部分计入收益,向市场传递了乐观信息,进一步拉大了银行存款的低利率收益与房地产投资或投机炒作获得高收益之间的收益差。同时,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的收益宽幅现象为举债经营以及财务杠杆滥用提供了空间,又会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市场就会出现含有大量资产泡沫的虚假繁荣现象。 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如果资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投资于泡沫性资产就具有更好的赢利前景,必然吸引大量资金投入,给人的信息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会涨价。当人们从资产价格上涨获取的收益大大超过辛勤劳动创造的收益时,举债经营、财务杠杆和高利贷就会盛行,经济活动中的投机炒作和带有“对赌”性质的经济行为就会增多,企业就没有动力进行产品研发、科技创新,进而导致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非正常地流入虚拟经济。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实现稳中求进,就要稳定资产价格,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稳定资产价格还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资产价格上涨形成的收益宽幅现象诱使银行不断扩大信贷规模。银行在扩大信贷规模、分享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吸纳了含有大量泡沫的资产作为信贷资金的抵押品,并进一步投放信贷资金。这在进一步吹大资产泡沫的同时,又导致银行自身资产的泡沫化,信贷风险积聚。 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的非正常上涨,客观上鼓励了借贷和高杠杆财务操作,形成过度负债,即由于负债过多以至于个人、企业都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清偿到期债务,银行就会以扩大信贷规模的方式保持银行债权资产的良性循环。信贷规模的扩大又会进一步吹大资产泡沫,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加大。一旦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廉价出售资产,资产价格就会急剧下跌,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银行信贷资产价格就会连锁下跌,资产甩卖和市场恐慌情绪加剧,在资产价格上涨期间形成的资产市值就会瞬间“蒸发”,潜在的金融风险就会凸显,导致经济剧烈波动。 实践证明,信贷资产规模与资产价格有顺周期关系。稳定资产价格首先应稳定信贷规模。在经济繁荣时期,信贷扩张,资产价格上涨,资产泡沫逐渐形成;经济萧条时的“债务—通货紧缩”循环,又会加快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下滑。所以,保持信贷规模稳定和适度增长是保持资产价格稳定的前提。同时,可以通过差别利率、信贷额度、差别税率等手段对资金投向进行调控与管理,促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实体经济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必然加剧投机炒作和资产泡沫,致使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经济结构失衡。高收入者获得的资产收入远远高于低收入者的劳动收入,又会造成收入结构失衡,不利于消费需求扩大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因此,稳定资产价格,进而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是引导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