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质监部门发布多份通报显示,包括松下、LG等在内的多个家电品牌因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被“点名”,多个批次产品涉及能效等级不合格。在其去年的同类抽检中,能效等级不合格问题虽然偶有出现,但并没像今年这样,成为涉及多种家电的主要问题。 去年5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对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的节能补贴细则。其中高效节能家用洗衣机补贴标准为每台70元—260元,电视的最高补贴额为400元。因此,有专家认为,相关企业涉嫌虚假标注能效等级,可能是为了骗取节能补贴。赶在去年5月底,有一大批企业产品的能效指数被集中提高,5月初可能还是二级、三级、四级,到5月底都成了一级、二级。 国家出台节能补贴政策,本意是良好的。一来,补贴节能产品,可以促进节能减排,减缓能源压力,减缓大气污染。二来,可以刺激产业发展。对高效节能产品进行选择补贴和级差补贴,既可以鼓励企业自身加快高效节能产品升级,加速落后产能淘汰,提升产品竞争力,又可以助推企业的优胜劣汰,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然而,美好的初衷,落实起来似乎有一点走形。产品能效升级必须投入更多人财力成本进行研发,而当前,如果企业仅仅给产品换个能效标签就能轻松获得国家补贴,还能有一堆消费者光顾,企业自然乐此不疲。 补贴不是唐僧肉,人人都能咬一口。好好的经,绝不能念歪了。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堵住漏洞,让补贴真正花在刀刃上? 上海质监部门这次的抽检,抓出了一批现行,这值得称赞。但是,这也暴露出了监管的问题,目前质监部门的抽查频率大多偏低,抽查产品批次也不多,难免会使一些商家抱有侥幸心理,被抓了交点罚款了事,没被抓的万事大吉,依旧我行我素。我们只有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骗补者的处罚力度,减少随意性,力促常态化,这样才能让滥竽充数者无可遁形。 上海质监部门这次的抽检给我们提了个醒:应该以此为契机,对各地涉及国家补贴的各类节能产品进行一次更全面的检查,把鱼目混珠者打回原形。只有这样,节能补贴才能真正花在刀刃上,好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