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叔”“房婶”事件让人们欢呼监督的力量时,一道监督的闸门也被悄然关上。近期,一些地方严格控制用姓名查询他人房产信息。对于官员来说,这个住房信息系统,即是这道监督的闸门。 不必讳言,严控以人查房,首先是基于一种居民信息保护的目的。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保护,如果公民的个人财产状况他人可以任意获取,那即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一种侵害,最终必然会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 然而,官员属于公众人物,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因而其隐私权必然弱于普通公民。同时,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既是透明治政的表征,也是文明大势。在这个意义上,官员的财产并不必然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公众有权了解官员的财产状况。 住房信息系统的建成,为实现公众对官员财产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为推动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落实,都打开了一个极好的窗口。对权力的制约,对官员财产的监督,当然离不开各种制度的配套,靠一项制度的单兵突进,也必然是走不远的。但是,这种监督总是需要突破口的,住房信息系统就是这样的突破口。没有这样的突破口,很多制度往往就难以推进,而是停留在口头上。官员财产公开的步履维艰,就与缺乏这种实质性的突破口有关。 但是,当公众还来不及为这个突破口欢呼时,这扇监督官员财产的窗口就被迅速地关上了。尽管这样的举动也的确保护了普遍居民的财产隐私权。从官员财产公开进程来说,这一关上闸门的做法乃是一种退步,使多少官员心中悬着的石头由此落地,也就由此阻滞了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落地。 从腐败的严峻形势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多么的紧迫而必要。而从实际监督效果看,在这一制度还未落地之前,通过住房信息系统打开的一个小窗口又是多么的令人期待和重要。“房叔”“房婶”“房姐”的曝光从一个侧面表明,官员搞腐败,财产是其聚敛贪腐财富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从住房、存款等各项具体的财富载体的监督入手,推进公开化、透明化,才能给力反腐,最终使官员廉政。 与这种严控以人查房的措施相比,相关解释却显得遮掩。比如有的地方说,部分地区个人住房信息的不正常流出,引发了部分市民对个人住房信息安全的担忧,社会各界也颇为关注。还有的说“房叔房婶事件和查册变严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它”。这些遮掩,实质上都在回避一个明确的问题,官员的房产该不该被公众公开查询?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如果公众看不见这个笼子,或者看见了却无法靠近它,这种关住权力的笼子还有多大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