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3年会上,吴敬琏等多名经济学家呼吁专门成立改革委,以突破固有利益格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曾经成立过一个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体改委),负责主导经济体制改革。不过,在新世纪初,体改委自己被改革掉了,其大部分职能并入发改委。十年来,发改委虽然名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但颇为舆论诟病的是,发改委不怎么改革。或者厚道一点说,改革的步伐不尽如人意。其实不仅仅是发改委,在很多地方和层面都存在着这个问题,只讲发展,不讲改革。 恢复或者重设体改委,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学者的呼吁。体改委成立之初,就是在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旧体制”外成立的,有一点另起炉灶的意味,不沾染部门利益,主任由总理亲自担纲,具有在部际之间推进改革、协调改革的权威性。当前的发改委,虽然也承担着改革设计的重任,但发改委同时也握有项目审批的大权,自己很难“革自己命”。按照理性人假说,发改委不仅不是一个改革的部门,还越来越强化着固有利益的格局。 改革委,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名字的体改委,必须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要有权威,否则就没人听,或是虚与委蛇;二是没有部门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审批利益,任何一个部门在有着审批利益的前提下,所有的立法都只是部门立法,强化自身部门的审批权。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电子商务的做大,使得各个部委都在争相立法做其的“婆婆”。快递近期也有这样的趋势。改革委不负责审批,只负责改革的研究、参谋和顶层设计,任何一个层面的改革,都需经过改革委,以跳出部门立法的窠臼。 与改革委一脉相承的观点是顶层设计。自去年开始,顶层设计这个词很火,很有点言必称顶层设计的架势。地方和部门都在大谈顶层设计,其实都在偷换概念,把顶层设计又变成部门立法。 近些年,人们对于改革的呼声日炽,因为普遍感觉到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每一步走得都很艰难和缓慢。深水区的改革最为微妙,已经离开出发的渡口,却还没有到达彼岸。艰难的背后,有一点被越来越多地聚焦,那就是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正在形成固有利益格局,而格局固化的时间越长,打破这固有格局的成本就越高,甚至无法打破。而这种背靠权力面向市场的格局是非常令人不安的,给了市场、企业乃至个人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们期待有一个权威的、超脱的机构来主持改革,既能够凭借权威冲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同时也因为自身只有改革利益而没有其他利益来避免自身的发改委化。正是因为看到了体改委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改革的汗马功劳,对于改革委的期待才如潮涌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