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烟雾”,距离我们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该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前不久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专项组从空气中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王跃思认为这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那次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灾害中共有800余人丧生。 雾霾远没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浪漫,而是对生命的真实威胁。有环保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污染问题,正从“一次性”为主的空气污染,逐步演变为“二次性”为主的大气污染,包括光化学烟雾、酸雨和灰霾。 这本质上是中国经济奇迹背后,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亏欠大自然的必然结果。亡羊补牢,犹未晚矣,雾霾发生在现在,而不是将来某个不可逆的时点,如今我们还有挽回局面的机会。而且,雾霾主要发生在大中城市,这使它得到舆论的更多关注,能更快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找到应对方法。 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正是中科院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企图解答的问题;这个项目到2016年累计总经费将超过2.5亿元,这本身就体现了政界和学界对于雾霾天气的重视。 在对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大量含氮有机物,那些含氮有机颗粒物被识别出了4类有机组分。其中,来自烹饪源排放的油烟型有机物占21%;烃类有机颗粒物占18%,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在北京地区,机动车为当地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1/4。机动车、烹饪排放的污染是如此惊人,当然不能简单地说,现代都市生活方式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不过,我们需要看到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每一个在微博上为环保呐喊的都市人,都有必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环保,诚非易事。宏观上意味着天量的财政投入,涉及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影响数以万计的人的生计;微观上,环保投入必然会计入产品成本,最终需要每一个消费者为之埋单。 比如,与西方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同,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超过七成,是制造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实施“脱硫脱硝”是减排的重要手段。仅杭州的杭联热电在这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就超过6000万元,其中七成来自于政府的补助。再比如,目前热议的中国汽柴油质量问题,固然应该监督垄断企业、监督滥用的公车,但成品油质量的提升、环境质量的提升,还是需要公民为之付出真金白银。我们不能指望“他行动”,而自己不行动。 今年春节期间长期存在的“地下排污”问题被网民曝光,山东等地的部分企业长期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举国震惊。但《水污染防治法》早就规定:严禁使用渗井、渗坑等方式排放、倾倒污水。这说明严肃的环保法律没有得到执行。如果说,之前的治理污染、产业调整,还能够以保就业、保增长的名义杯葛,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应达成共识:环保就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健康,就没有未来。 我们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方法,以更严厉的惩戒、更高的排放标准,对产业进行升级,以更大的决心解决环境问题。雷霆手段,从现在做起,则蓝天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