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外资银行在规模小幅扩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在中国内地的差异化经营步伐。资本运作方面,多家外资行有增资之举;市场拓展方面,手段机动灵活,差异化定价争夺目标客户;渠道建设方面:网点布设稳步推进,专业网点不断现身;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去年,作为全球经济阴霾中少有的几抹亮色之一,中国内地依然是国际银行业开拓发展的重点。内地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资本要求不断加强、收费行为严格规范等因素,正在深刻改变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经营生态与竞争格局。
面对一系列变化与挑战,外资银行在规模小幅扩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在中国内地的差异化经营步伐。在目标客户定位、业务重点选择、服务渠道摆布等方面,日益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本研究围绕外资银行去年以来在中国内地的业务经营、市场拓展、渠道建设和竞争策略等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展望了外资银行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对外资银行这个特殊群体画一张素描。
2012年,为进一步在中国内地拓展市场、增强实力,摩根大通中国、星展中国、澳新中国和汇丰中国等四行分别增加25亿、23亿、20亿和16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注册资本金的请求已获监管批准。增资后,汇丰中国仍为资本实力最为雄厚的在中国内地外资行。此外,东亚中国、南商中国和汇丰中国等多家外资行增加了在中国内地分支机构的运营资金。
外资行增资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中国内地市场被国际银行集团普遍看好,在收缩欧美等地区业务的同时,中国内地作为战略性市场的地位不减;二是随着新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的出台,中国内地银行业面临的资本约束日趋严格,商业银行对资本的需求愈加强烈;三是中国内地银行业的竞争不断升级加剧,母公司积极为其在华外资行增加筹码。
1.差异化定价争夺目标客户
从存款产品定价看,为吸引1年以下存款,渣打、星展等部分外资行的存款利率存在倒挂现象。这是由外资行服务的客户群及资产负债结构决定的。
首先外资行服务的客户群体大多为富裕人群,他们很少把长期存款作为理财手段,而是更看重银行提供的多元化理财服务;其次是由于外资行缺少长期贷款项目,长期负债很难找到期限匹配的资产;再次,部分外资行引导客户将长期存款转化为理财产品,以降低利息支出和资产运作风险。
2.吸储发挥外币优势
为弥补网点和客户数量上的劣势,外资行积极发挥外币业务优势。在年底的吸储大战中,多家外资行推出了外币定期存款利率优惠活动,涉及美元、澳元、新加坡元等多个币种。比如渣打中国在2012年底前,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客户提供2.3%的美元3个月存款利率,远高于正常情况下0.45%的利率;星展开出美元3个月2.25%、6个月3%的高价格。不过不少外资行要求客户须存入一定金额的人民币存款,才能享受相应的外币存款优惠利率。
3.舍小利、赢客户,减免部分业务收费
花旗中国对2012年借记卡持有人在全球任意银联自动取款机上查询、取现免收手续费;渣打中国账户中日均资产余额超过10万元的客户可以在内地28万台银联自动取款机跨行免费取款;而东亚中国则宣布2013年该行借记卡境内跨行ATM取款,普卡手续费为每月前5笔免手续费,显卓理财金卡、白金卡全免手续费。
4.理财业务从“巨亏门”回归“稳健路线”
在理财产品上,中资银行偏好稳健型产品,外资行则推出不少高收益高风险产品,吸引了不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客户。由于金融危机、全球股市低迷等原因,很多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根据重庆晚报近期的一项调查,2012年到期且披露收益信息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19219款,其中有160款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另有7款产品零收益,外资行是零收益产品的主力军。2012年,汇丰中国、渣打中国、星展中国等多家外资行更是纷纷爆出“巨亏门”。
面对理财巨亏、纠纷不断的局面,一些外资行开始调整产品类型和投资结构,推出更多稳健型理财产品。根据普益财富统计的2012年一季度数据,外资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发行数量仅为36款,远低于2011年同期的62款,更低于2010年同期的79款。东亚中国、法兴中国和汇丰中国等多家外资行则增加了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发行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末,在华外资行新设分行级别的分支机构27家,另有16家已通过监管部门批准正在筹建。从地域选择看,东南部仍最受外资行青睐。以东亚中国为例,其分支网点分布的35个城市中,有22个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
从渗透深度看,清远、张家港、南宁、福州、厦门等三、四线城市均出现外资行身影,外资行逐渐将战场拓展至中小城市,更加注重分支机构所在地区的发展潜力。比如随着建设海西经济区战略的不断推进,恒生中国、渣打中国等外资行相继在厦门、福州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汇丰中国则跟随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在清远开立了支行。
从网点功能看,外资行分支机构的差异化和专业化特色日益显现。汇丰中国为服务“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服务部的员工既了解内地企业的业务需求,又熟悉海外市场的商贸环境,并能用中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包括并购咨询、人民币在海外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等。
花旗中国的网点则主打“智能牌”,截至目前已建成20多家智能网点,通过触摸展示屏、交互式视频会议等先进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此外,花旗还推出其第一家“私人客户中心”旗舰网点,为账户日均余额80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及以上的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并通过专属和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包括个人理财和企业融资在内的全面资产管理需求。
1.花旗、南商探路信用卡“自主品牌”
2012年与浦发银行“分手”后,花旗这位世界信用卡巨头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信用卡“自主品牌”,针对经常出差的白领人士和新富阶层发行了花旗礼程白金卡和花旗礼享卡。
花旗信用卡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积分和里程永不过期,并可转让他人,如果消费类别是申请时所选类别,还可享受三倍积分;二是审批速度快,可当场发卡。南洋中国2012年获监管部门批复,成为拥有在内地发行信用卡资质的第三家外资行(前两家分别是东亚中国和花旗中国),并宣布将全面发行“具有跨境差异化领先优势”的信用卡,计划凭借中国银行、中银香港的庞大渠道网络及商户优惠网络的独有优势,提供具备内地、香港、澳门跨境元素的特色服务功能。
2.汇丰、东亚等紧抓跨境人民币“新政”机遇
2012年六部委联合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政”,确定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共计9502家,并宣布试点企业名单制度将逐步被重点监管名单制度取代,除了被列入该名单的企业外,所有公司都可进行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为外资行进一步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造了难得机遇。
目前能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的汇丰中国,展开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促销活动,企业客户通过该行成功办理汇往汇丰银行香港账号的人民币跨境汇出电汇即免受手续费。东亚中国、恒生中国等多家外资行均于“新政”颁布后在此领域开展促销活动。在人民币债券市场,外资行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其中东亚银行最为积极。继2011年3月发行首期2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之后,2012年东亚中国又在香港发行了10亿元的“点心债”。
3.渣打精耕细作中小企业市场
在产品方面,渣打提供包括无抵押小额贷款(渣打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是明星产品,它是最早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该业务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最快5个工作日即可放款)、票据融资、保理、供应链融资、商业房产按揭贷款、房产抵押贷款等一系列融资方案,还有银保产品、高收益存款等理财方案。
在网点配套方面,渣打中国近两年大力拓展中小企业专营网点,2012年新设中小企业专营网7家,占当年新设网点的7成,服务客户主要是营业网点周边两小时路程以内的中小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渣打中国实施5CS审批原则,即借款人和主要股东的品行、还款能力、信用度、企业的现金流、抵押品。在人员配备方面,渣打中国50%以上的客户经理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目前这一队伍已达600人。在盈利方面,过去四五年渣打中国在中小企业市场的盈利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4.浦发硅谷银行等专业化银行走“精尖”路线
近年来,一批走“精尖”路线的专业化银行纷至中国内地。2012年8月,上海迎来首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创新银行“浦发硅谷银行”,它同时也是1997年以来第一家获得监管批准的合资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由浦发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有限公司合资建立,双方各持50%股权,实现了上海的优势金融资源与来自境外新的金融服务模式的对接。
浦发硅谷银行专注于服务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个阶段的创新企业。通过创新型资产价值的评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尤其是初创阶段的企业提供关键性资金支持,并度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同时提供全球化合作平台,为国内企业向海外市场的发展搭建桥梁。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贸易需求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现象,银行资产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根据银监会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逐季增长至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也出现小幅上升。外资行的资产质量也有所下降,不良贷款余额由一季度的48亿元升至三季度的63亿元,增长31%;不良贷款率由一季度的0.49%升到三季度的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