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年以来,美元透露出了依托粮食出口优势提升美国竞争力的战略新动向。 进入21世纪,石油美元的战略地位在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下摇摇欲坠:欧元区国家抱团,用价值挑战美元,直接瓜分了美元市场份额,现在欧债危机的阴云又散去,欧元与美元较真更来劲;凭借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控制了国际石油海上运输线,勒住了美国的咽喉;石油大国俄罗斯因石油美元收益增加,提升了国际话语权,与美国竞争的权重强化;人民币在市场上的信用货币地位也在挑战美元霸权。审时度势,美国瞄准粮食这一国际大宗商品,希图复制石油美元的辉煌,实现美元复兴。 粮食美元的战略是基于美国的国情。美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特别是中部拥有广阔的大平原,人口稀少,土壤肥沃,利于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同时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国农民的收入40%来自农业补贴。这就构建了美国粮食在全球遥遥领先的竞争力,其现代农业系统更是建立在人少地多、资本充裕的资源条件上。依靠国家战略支持,在产业资本和垄断寡头联手推动之下,通过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高度组织化操作,再通过商品化和政治化“包装”,形成了一个从生产到出口的集中、高效、低价的粮食体系,在关键农产品领域(如大豆、玉米、饲料、小麦和油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作为世界头号“粮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净出口国,近几年来,其农产品贸易顺差大幅增加。2010年度农产品净出口额为296亿美元,2011年度达428.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而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主要货币,以美元结算国际粮食贸易便是顺理成章的事。随着美国粮食出口顺差日益增加,美元现钞源源不断地回流到美国,增加了美国的财富。在此情势下,粮食进口国必须储备大量的美元才能满足进口粮食的需求,而美元储备又是以购买美元债券的渠道实现的,美国时不时地让美元贬值,使美元资产缩水,粮食进口国想使本币与美元脱钩也难。当粮食美元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粮食美元必将施展拳脚功夫,美元和粮食绑定,让粮食替代石油,成为新的锚定物,像石油美元那样绑架全球经济。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粮食美元战略才开始布局,美国离粮食美元的霸权尚有一段距离,但其路线图已经勾画,目标也十分明确,全世界必须高度警觉。 就中国而言,粮食美元战略暂时还构不成威胁,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以粮食为本、优先发展农业的战略,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中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9年丰收。目前中国粮食战略储备充足。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粮食生产还很脆弱,农业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望天收”,而且人均占有粮食量与美国、加拿大等粮食大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而且美国粮食美元战略不仅体现在粮食出口总量的优势上,还体现在期货市场的翻云覆雨上。而中国大豆危机的阵痛尚在。 以丰益国际、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资本(其中多为美国资本),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利用资金的强大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实现操控价格、垄断市场。在来中国之前,他们已用这样的办法控制了拉美等地的粮食市场。2004年,跨国巨头盯上了中国大豆,他们先利用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到了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美国大豆,随后又做空,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目前,美国正设法从玉米上再撕开一个缺口,利用转基因玉米在中国抢滩粮食市场。假如中国的玉米“失陷”,则后果可能比大豆更加可怕,因为大豆只控制了油脂,而玉米则控制了鸡鸭猪等家禽家畜,相当于控制了中国35%的CPI。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利用其先进的育种技术,大举渗透中国育种市场。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链,种业安全几乎等同于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可怜的0.8%,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国种业公司早就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目前已有近百家外资种业公司进驻中国。相关数据显示,在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仅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35玉米种子,已占据当地玉米种植面积近50%。中国种业的危机感因为先玉335的冲击再次凸显。 中国和世界各国要想打破美国粮食美元的战略,非得高度重视粮食育种、生产、加工、进口、信息、资本等各个链条不可,尤其需要高度警惕来自美国的粮食进口和技术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