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化行业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的严重拖后腿者,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既是市场的参与者,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样的制度安排,让中石化等企业成为油品升级、环境友好的最大障碍。” 在严重的雾霾和确凿的数据面前,中石化终于承认自己的“油品”有问题。中石化董事长日前对媒体表示,从明年起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以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据称,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石化每年将投入三百亿元左右解决油品质量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月内连遭4次严重雾霾污染,汽车尾气无疑是肇事祸首之一。研究数据显示,北京PM2.5污染物中,机动车尾气约占四分之一,为最大来源。同时,北京的PM2.5中,外来输送的污染物约占五分之一,其中外地尾气是主要污染源。 在油品的使用方面,北京领先全国使用了相对清洁的“京五”标准汽柴油,与目前欧洲排放标准相当。上海、珠三角等地实施了次之的“国四”标准油品,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仍是造成严重尾气污染的国三油品标准。以硫含量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成品油含硫量是欧洲的15倍”,舆论对中石化等企业的批评,确实是有凭有据。 在炼油方面,行业老大中石化的市场份额约占半壁江山,如果中石化在明年初可以兑现承诺,在国内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那么较为清洁的油品将促进全国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促进全国大气质量的改善。我们知道,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我国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突出。在大气污染面前,北京难以独善其身。国内油品标准的普遍提高,显然是有利于北京大气质量改善的。 但是,石化巨头们一贯信誉不佳、“油品”很差,他们的承诺真的可以相信吗? 油品全面升级,其主要阻力是成本问题,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如何分摊成本。目前实施国四标准的广州、上海等地,93号汽油价格比实施国三标准的武汉等地高出近0.3元/升。油品升级不仅有来自消费者的压力,炼油企业同样是能拖就拖。从过往经验看,油品升级带来的成本增加,其中约有30%需要炼油企业承担。提高油品质量需要增加投入升级设备,但目前石化企业动辄就叫喊“炼油亏本”,它们真的有动力去升级油品吗? 观察中石化等垄断企业过去履行企业责任的记录,我们更有理由怀疑此次中石化表态的可信度。目前执行的国三轻型汽油车排放标准,环保部门规定的实施日期是2008年7月,而相应的国三汽油直至2010年1月才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真正实现供给,为何如此?因为石化企业的“成本问题”。更有甚者,我国2009年发布了车用柴油标准规定,要求2011年7月起全国应供应满足国三标准的柴油,而强势的石化企业视相关国家标准为无物,根本没有提供相关标准油品,环保部被迫将实施时间推迟到2013年7月1日。 我国石化行业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的严重拖后腿者,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既是市场的参与者,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样的制度安排,让中石化等企业成为油品升级、环境友好的最大障碍。 铅污染会伤害人的神经系统,对儿童智力尤其有害。而在1998年以前,“汽油无铅化”这个议题在我国讨论十多年无果。当时的石油企业以工艺不成熟等各种理由拒绝推广无铅汽油,而没有油品质量标准制定权力的环保部门根本无计可施。最终,更高力量的介入才结束了石化企业的扯皮。1998年,国务院发布命令,限期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车用含铅汽油,我国终于实现汽油无铅化。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石化巨头的承诺不可信,对于这些垄断企业而言,有效的只能是“直指鼻尖”的行政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