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千元工资和9种证件外加“几个月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等待中加以选择,你愿意选哪个?可惜,对于绝大多数遭遇欠薪的农民工而言,这是一道必选题——你只能选择后者,尽管它也有可能被证实为仅仅是一份念想。 据3日新华网报道,为了讨薪,沈阳一些农民工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20多次都未果。也就是说,讨薪的故事中,讨薪农民工与欠薪方的双主角之外,又增加了相关职能部门。你能否讨到薪,并不仅仅是看欠薪方能否受到相关方面的压力或良心发现,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你能否忍受N道手续与漫长等待的考验。 请注意,我并不是说有关职能部门不愿意受理,而是在受理之前,繁杂的程序再次为本已被欠薪弄得“糟心”的农民工“添堵”。在政务部门所倡导的服务风气中,我们常常见到“让市民享受家的温暖”的标语,但为了讨薪,要跑20多次,办9道手续,这种“温暖”恐怕难以让人想象到“家”的形象。更何况,即便你历经波折办齐了证件,后面也许还有漫长而未知的等待。一个被受理的讨薪案件,要在系统内部运转长达几个月,还不见得有结果。讨薪农民工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也似乎形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讨薪欠薪”关系。 这些年,讨薪潮不减,恶意欠薪入罪的法律条款有了,专门受理欠薪案件的劳动监察、仲裁部门也早已设立了,但“欠薪依然在那里,不管你讨与不讨”。中国人似乎都有年关情结,诸如什么事都寄望到年前解决,“年底讨债”就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不可排除,讨薪现象在年底井喷,有一部分是工资结付约定决定的。但服务部门也似乎有这种年关情节,经常允诺“年前解决”,而到了年底,新增的讨薪人又在增加,这样,旧账添新账,怎一个“忙”字了得。 有报道说,恶意欠薪入罪一年来,受到司法判决的案例仅仅百余件。既然司法救济难以启动,一些职能部门增设门槛,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似乎就情有可原了。专家说,欠薪难治暴露出劳动监管流程与实际用工现状的脱节问题,而司法条款和解释在不断丰富,专设的行政部门在增加,但就是执行率不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脱节? 忍看讨薪成行为艺术,忍看讨薪难一年又一年。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那些“难过”的年关,反而随着曝光度的增加,让社会产生了免疫,仿佛欠薪与讨薪已成为正常的时代现象,仿佛讨薪就必须“等”。 昨日上午,李克强副总理在包头火车站看望返乡农民工时说:“你们为了过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也当过农民,懂得你们的辛劳。我在政府工作,也是给你们打工。”这话那些自称专门为农民工讨薪的相关部门也该听一听:大家都是打工的,何苦这么为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