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先让公车数量脱敏
2013-02-04   作者:熊志  来源:长江商报
分享到:
【字号
  春节临近,《人民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公车使用费用严重超标,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在“三公经费”中占大头。据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当年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支出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达到59.15亿元,占“三公消费”总数六成以上。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称,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
  公车购置及运行费是“三公经费”里的大头,“三公”瘦身,首先得从公车控费开始。围绕这一目标,中央和地方都有不少尝试,改革版本很多,一些地区也确实实现了费用瘦身。但这些零散的地方试验,无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所以,公车改革启动了将近二十年,制度性路径仍不明朗。
  公车开支过大,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管住了钱,也就管住了车。这和治理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是一个思路。而要管住钱,只能在财政预决算问题上做文章。通过严格的财政预决算机制,让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具体对应到部门、车辆和个人。换言之,公车改革先要明确每辆公车的购置和运行成本,在实际成本上得出理论成本,同时收紧预算,以理论成本设定预算上限,超出预算部分,公款不再埋单。要做到这点,财政预决算必须充分细化,同时公开每辆车的费用明细。
  车辆具体成本可控,前提是公车总支出和总数量很清楚。但是,中央和地方相继公布了“三公”支出的三大项,公车开支总量透明了,公车数量却不明确。北京在2011年率先公布了公车总量,其他地方却跟进者寥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发布后,公车支出纳入预决算管理,公车改革前进了一大步。但数量没弄清,公车管理的预决算还是显得粗放。在一个大的支出类别、项目下,别说公众,就是审核预决算的各级人大,也很难知晓每辆车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关于公车数量,其实媒体和公众追问不少,但正面回复不多。即便在深圳这一改革前沿阵地,记者询问公车数量时,相关部门还是顾左右而而言他。目前公车总量如何,只有流传版本——“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二是落实公车改革,还是具体地区、部门的事。预决算里所匹配的公车总量,是具体地区、部门的总量,某地区、某部门有多少车算清楚了,预决算管理才有针对性。
  现在,地方公车改革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货币化,一是集中管理。前者是将公车开支转化为合法补贴,后者是公车上收,组建公务交通服务车队,两种模式都未能正面解答公车数量的问题。公车总量不明,每辆公车的实际成本也就不明,实际成本不明,理论成本更无从确定。在这个背景下,改公车为车补,或者专业车队,总成本可能得到了控制,但是不是降到了合理的尺度之内,还是未知数。
  因此,公车改革,前提是公车数量脱敏。每个部门、地区,公车开支是多少要说清,公车数量是多少也要说清。监督权必须是具体的,预决算也要充分细化,离开了这个前提,公车改革就很难真见成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公车改革离不开公众参与 2012-08-22
· 公车改革应依托预算改革 2012-08-22
· 公车改革给点期待给点耐心 2012-08-09
· 发改委正拟订公车改革方案 有望10月前出台实施 2012-08-07
· 温州公车改革:如何撬动? 2012-06-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