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城镇化”忧思
2013-02-04   作者:孙维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如今,城镇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农村城镇化的一线亲历者、见证者,我对当下农村城镇化的一些现象充满忧思。 
  在城镇化的推进中,农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这种权益不仅指农民的土地权益,更为重要的是农民进城后的发展权益——并由此造成大量没能得到市民待遇的“伪市民”。
  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使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厘清一个根本问题,即农村城镇化是由经济发展自然催生(即“自然城镇化”),还是无视发展规律人为强行推动(即“人为城镇化”)。如果是前者,那么农民的权益就能够最大程度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是后者,农民权益就难免被层层盘剥。
  一个农民,如果他已经长期在工厂上班,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和厂里为他缴纳的基本福利保障,那么此时他身份虽是农民,也有土地,但土地于他成了一种副业,他实际上已是一名产业工人。他的这种身份转换显然是由经济发展自然催生,而非人为强行推动。经济发展了,工厂、商场自然增多,农民就业就有了支撑,此时如果他的土地被政府征用,他就随之被城镇化。这种城镇化不仅自然而然,也能使这位农民土地被征后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当前农村城镇化的一个最大问题,恰恰就是农民进城后生活有无保障。
  而“人为城镇化”,常常是一种典型的“伪城镇化”,是借发展经济之名,行掠取土地利益之实。以为将农民的地征掉,一次性补偿一笔征地款,再将农民赶上楼,就是城镇化了。至于农民“上楼”后有没有稳定工作获取经济来源以支撑生活,有没有基本的福利保障以解除后忧,则不管不问。
  于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结果就出现了。这些土地被征掉进城的农民,你说他是市民,他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福利保障;你说他是农民,他没有土地。人是到城里了,也住在楼上了,但生活反而比以前更难。由于这种城镇化并非经济发展自然催生,有限的补偿款只能短期保障农民进城后的基本生活,却无法提供长期的生活支撑。
  外观这种城镇化,高楼林立,新城拔地而起,不断攀升的地方GDP,官员闪亮的政绩。与此对应,缺乏后续生活保障的农民越来越多,民怨越积越大。这不是真正的城镇化,虚有城镇化之表,没有城镇化之实。
  这样的城镇化,出问题是迟早的,最终损害的是农民和国家的利益,为此买单的是整个社会。有人说这是城镇化的错,其实不是,城镇化本身没有错,错在这种城镇化的路径是无视发展规律人为推动。是一些人的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利欲熏心,造成了“伪城镇化”,产生了大量“伪市民”。
  令人忧虑的是,“伪城镇化”如今仍然在一些地方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些地方的官员不知道这样的城镇化会出问题吗?不,他们可能比谁都清楚背后的重重隐患,可这样做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GDP和政绩,先捞取政绩,再提拔走人,出问题也与自己无关。
  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农村城镇化的一线亲历者、见证者深切的忧思和呼吁。农村城镇化难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采取了错误的路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型城镇化不能忽略了公民社会建设 2013-02-01
· 城镇化不应是经济增长“工具” 2013-02-01
· 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其发展 2013-01-31
· 从节前用工荒看城镇化的虚与实 2013-01-31
· 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发展“影子银行” 2013-01-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