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是德法签署《爱丽舍宫条约》50周年的日子。50年前,耄耋之年的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与古稀之年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史称《爱丽舍宫条约》。这标志着德法这一对宿敌从“世纪之仇”走向友谊与合作,并形成了欧盟的德法核心。
此后德法两国经历了几代领导人,从科尔和密特朗,到施罗德和希拉克,再到默克尔与萨科齐及奥朗德,德法领导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期间,德法领导人的亲密关系与“步调一致”的立场与态度成为欧盟事实上的稳定器与风向标。一般来说,每次欧盟峰会召开前夕,默克尔与萨科齐或奥朗德总要举行一次会面,而会面达成的结果又往往成为欧盟峰会决议的基调。
其实德法两国也均从和解与合作中获益,条约签订后的十年,双方出口额占到本国出口额的比例显著上升,要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冷战高峰时期,国际贸易受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规模要比今天小得多,发展的难度也大得多。另外,德法双边贸易对各自经济的重要性也大大增强。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字,1963年时联邦德国对法国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占联邦德国GDP的比重只有1.5%。而今天对法出口占其总出口额只有6.5%,其占GDP的比重却上升到3%。
当然,过去50年,两国经济基本旗鼓相当,但得益于两德统一,德国经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过一轮高速增长,但统一也为德国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得德国经济陷于停滞。其后施罗德在一片反对声中毅然推进社保体制改革,使得德国政府与企业负担明显减轻,这也是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仍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现在德国已经成为欧洲经济的第一大“火车头”,而默克尔也得益于德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在欧洲事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而施罗德的改革,也成为欧盟今天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参照物。
可以说,欧盟的事务,以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无不打上了德法核心的烙印,而随着英国与欧盟的“渐行渐远”,德法核心在欧盟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还有可能提高。当然,德法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例如在萨科齐执政时,对默克尔可谓“亦步亦趋”、“萧规曹随”。而换了奥朗德,对默克尔的口气要硬了许多。这其实也是欧盟危机应对策略变化的必然要求,就像重发展的奥朗德一定会取代重紧缩的萨科齐一样。如果默克尔不顺应这一趋势,照样会在接下来的大选中落马。
我们有理由相信,德法核心的形式和内容虽然不断经历着变化,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将继续在欧盟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