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雾霾天气引发的重度环境污染降临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被浓重的有毒污染物覆盖,北京的空气已经达到有害级别。美国《财富周刊》近日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记新的警钟,提醒中国切实推出避免生态灾难发生的政策,否则或许会导致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 外媒的评价或许有其偏颇之处,但其指出的问题却值得高度重视。如果说过去我们对环境问题、环境灾难认识还不那么痛彻心扉,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感受还不那么直接的话,那么,这次华北大部分地区约143万平方公里持续的雾霾笼罩,使我们深切感到,环境灾难并非远在天边,环境问题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影响,竟然会如此直接,竟然造成如此的切肤之痛。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家钟南山先生所言,大气污染跟整个环境包括外环境、内环境相关,这个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考虑隔离,可以有各种方面的办法,但是大气的污染、室内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长期以来,环保人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警告,中国必须做出最大努力,避免环境灾难的发生。我们要么口头表示重视,心里却漠视,甚至认为是言过其实、危言耸听。今天,我们深感这些警告不是夸大其词,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体现了对国家和百姓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在看到环境污染正在严重侵蚀国人健康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它也正在扼杀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一直沿袭一条重化工业、大投资、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之路。这条路主要也是高耗能、高耗资源的重污染之路,这是造成环境灾难的直接经济原因。比如,严重耗费煤炭的钢厂,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仍在大幅度扩建,不但耗费大量煤炭资源,而且造成严重粉尘污染。又比如,火电厂纷纷亏损,却仍在扩建扩大再生产,大量耗费煤炭资源,造成空气极度污染。再比如,汽车工业粗放式过度发展,几乎每个省份都有汽车制造厂,有些省份不止一两个厂。而同时,汽车尾气排放又不达标,造成空气严重污染。更加致命的是,垄断国内石油供应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油品质量备受诟病,石油垄断巨头们在赚取暴利的同时,所产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大大高于西方国家,成为城市雾霾含毒污染的主要来源。 同时,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行中失之于宽、下不为例事件司空见惯。特别是这几年,环境立法、执法都存在严重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更严格地落实现行的各项环保法规,也不至于环境灾难这么快就降临。 环境问题的代价来得这么快,我们买单的时间来得这么快,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除了人民身心健康付出代价以外,经济上付出的代价也是必然的。许多工厂企业停产,许多建设工地放假,环境问题已经开始让我们付出直接的经济代价。如果不加遏制,这种经济代价还将越来越大。 痛定思痛,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必须痛下决心坚决进行经济转型,必须对高耗能行业进行“瘦身”。这可能需要承担巨大的转型成本,如工厂倒闭、失业加重、税收减少等,但这杯苦酒是我们自己酿成的,代价必须由我们自己承担。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目前,我国每年用于环保的开支约为910亿美元,仅占GDP的1.3%。这是远远不够的。据测算,若要弥补过去此项投资不足造成的后果,需要将GDP的2%—4%用于环境保护。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一再证明,经济转型越早,付出的环境代价就会越小;反之,经济转型越晚,动手越慢,付出的环境代价就会越大。 总之,这次重度污染的暴发,已经呈现出阻碍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迹象。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从现在开始加快经济转型,加大环境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将环境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